探讨跨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新策略
苏州高新区教育局局长周剑说:“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是我市民办教育的排头兵,多年来扎根高新区,办高品质民办教育,办学成绩斐然,曹伦华校长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今天的研讨会专家水平高,活动安排丰富,大家相聚一堂,探讨跨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既展现各地教育工作者的风采,又给我区进一步激发多元开放格局下的教育活力提供了平台。”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丁杰说:“我们深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改的关键当然是在于课堂。这一次的跨文化教育研讨活动当中,既有教育专家的高位引领,更有同行教师的课改分享,希望老师们能够深入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细致观察‘教’与‘学’的关系,共同探索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新路径和新策略。”
曹伦华校长致辞表示:“作为教育者,我们肩负培养新时代拔尖人才的使命,需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实践跨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有效途径,助力学生开阔视野,增加全球意识,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拓宽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未来人才。苏科外十分荣幸能够作为此次大会的平台搭建者之一,引教坛精英荟萃,抛砖引玉、话未来教育革新,我们之所以聚在这里,就是为了更好地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开幕式上,苏科外师生以交响乐、戏剧、歌舞等丰富多彩的节目欢迎教育同仁们的到来,向与会嘉宾们问好。气势恢宏的交响乐、可爱灵动的戏剧、中西结合的歌舞,精彩的表演不仅展示了科外师生高超的艺术素养,更传递着科外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获得与会教育同仁们的高度赞赏。
5大会场、29堂公开课展示 专家深入点评
此次“扩优提质”第三届全国跨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为期两天,活动内容设置丰富多样。开幕式之后,小学英语、小学跨学科、初高中英语、k12融合、多语种共5个会场、29堂公开课接连开课。
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们精心选择授课主题,在丰富的课堂设计中展示了自己对学科知识与人才培养的思考,以专业、经验、创意为听课教师们带来了一场教育盛宴,充分展现了当代基础教育在扩优提质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作为授课对象,来自苏科外各学部的博慧学子积极配合老师圆满完成课堂任务,他们与大部分开课教师虽是第一次接触,但依然展现了卓越的6C素养。来自杭州二中教育集团天元蕙兰学校的胡博阳老师说:“活动中,我体会到了来自苏科外师生的热情、贴心和严谨。在课堂上,我感受到学生的上课参与欲望很强,这也让我的授课进程推进得很顺利,与不同类型的学生接触,帮助我进一步积累经验,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兰州外国语学校王越老师在结束俄语课程之后表示:“苏科外俄语生扎实的语音和词汇基础、认真的学习态度、自信大方的风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他们上课非常愉快。”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朱俊雄老师说:“我观摩了多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的丰富多彩的多语种课,在目标制定、活动设计等方面都得到了新的启发。同时,苏科外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能力等素养也让我印象深刻。”
课后,各会场邀请了评课专家对授课教师们的课堂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点评,帮助他们继续发挥优势,同时也查漏补缺,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助力教学更加优质,学生培养方向更加全面。
校长沙龙、专家讲座分享 全国模联合作签约
除了丰富的教学展示和专家评课环节外,本次研讨会还于5月18日组织开展校长沙龙活动,各位校长围绕“现代学校教育舍与得,谈谈扩优提质本质”这一议题,深入探讨了当代教育发展的新样态,共同分享了各自学校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与策略。
此外,研讨会还邀请了多位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包括鲁子问教授的《发展学生中国文化传播能力实践建议》、何锋教授的《新课改,新挑战,新发展》、张俊平教授的《人在课中央——基于新课标的教学变革》、夏谷鸣教授的《基于现代再说古老的教学》。
本次研讨会还将举行全国模拟联合国活动合作签约仪式。这标志着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在全国模拟联合国活动领域的深入合作和积极参与,也将为更多学子开拓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机会。
跨文化教育中,语言障碍无疑是一大挑战。作为以外语教学为显著办学特色的学校,苏科外坚持华夏根基,培养国际视野,打造学术扎实、形式多样、气质灵动、思维开放的外语课堂,让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纯正语言,提升交流能力,打破语言障碍,跨越文化差异。同时,创新驱动与科技先行也是苏科外始终秉持的办学理念。以国标课程为基底的同时,该校独创校本课程——“融悦课程”,涵盖“创智未来、国际理解、慧启幸福、乐活审美”四大课程板块,以“全”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融”为路径,以“悦”为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的中国公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