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扬子时评 | 推广孟姜女文化不必非得立个石碑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孟姜女真的在此处哭倒了长城?为何要为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立石碑?近日,一块写有“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的石碑,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据当地相关人员介绍,该石碑确实位于山海关区,立于“天下第一关”景区内。而石碑设立的目的,在于推广孟姜女传说相关的文化。(据5月15日封面新闻)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耳熟能详,但孟姜女哭的究竟是齐长城还是秦长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地方到底在哪里?根本无法考证。正因如此,山海关景区的这块“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石碑就显得特别突兀。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其价值在于其深刻的道德寓意和情感共鸣,而非史实的真实再现。将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故事,以石碑的形式“定位”于现实空间,容易造成历史认知的混淆。

在“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石碑的设立中,我们不难看到商业化思维的影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地方为了吸引游客,纷纷打着“非遗文化”的旗号进行商业开发。甚至将虚拟的小说人物、民间故事搬到现实世界进行呈现,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播,但往往也伴随着对文化本真性的忽视和扭曲。景区可能希望通过这一石碑增加游客的吸引力,但却忽视了对非遗文化深层次内涵的挖掘和传承。文化旅游的真正魅力,在于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真实的历史故事,而非浮于表面的符号化展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多元化,我们有更多的手段和方式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然而,许多地方却仍然停留在“立碑”这种传统的、单一的方式上。我们需要探索更加多元化、创新性的传承方式,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从推广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弘扬孟姜女的精神没有错。但不必非得采取立“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石碑的方式。一方面,“孟姜女哭倒长城处”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争议;另一方面,这种为民间传说人物立碑的方式很容易引发公众误解。正因如此,对于孟姜女哭长城这类富有教育意义的传说,更恰当的做法是通过博物馆展览、教育讲座等形式,结合丰富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全面展现其文化与历史价值,而非简单地立一个可能误导公众的“地标”。 文/刘少华

编辑 : 石磊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