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元代表西附初中致欢迎致辞。他介绍了校园“润·透”的教育主张和“数学+理科实验”探究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强调要让学生在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数学课堂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刘海燕高度赞扬了西附教师和学子的风采,指出西附初中的办学实绩是园区教育的一个缩影、一个印证。她希望借助这次活动,园区教师能积极思考如何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丁杰指出,数学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动力源泉,初中数学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让数学教育适应新时代育人要求,促使知识教育向素养教育转型升级。这次学术研讨活动推动新课改在数学教学中落地,体现了苏州打造“创新人才培养”这张现代化新名片的决心。
章建跃认为,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改中,对核心素养行为表现的解读非常关键,通过结合具体课程内容的解读,才有可能使广大教师掌握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在中国教育学会设立的15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初中)专题研究”专项课题中,苏州团队承担了“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的行为表现及其案例研究课题,取得了卓越成果。他希望本次交流会能对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在综合与实践的课程教学以及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的培养等方面提供路径指引和策略支持,帮助一线教师进一步明晰方向、遵循规律,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的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优秀教学案例示范+专家点评
5月24日下午,六位老师示范优秀教学案例。苏州市高新区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刘志昂执教《数式通性视角下的加减运算》,从数与式两方面概括出基本计数单位和基本运算单位,精妙地概括出数与式的通性和联系。
苏州市初中数学名师共同体领衔人、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任宏章执教《图形变换问题思考策略》,引导学生感悟图形变化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用运动的观点来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苏州市姑苏区教研员、正高级教师丁银杰执教《构造与代数推理》,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问题。
姑苏青年拔尖人才、苏州市名教师江美红执教《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HL)》,从等腰三角形花坛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探索、操作、论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市学科带头人、西附初中教研组长李丽执教《数说音之韵》,以音乐启迪数学思维,讲解十二平均律,跨学科融会贯通。
西附初中优秀青年教师黄心怡执教《桥见数学·桥梁视界》,从桥的前世今生到桥梁的变中求新,用计算机模拟函数建模,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六节课的课堂教学创新氛围浓厚,不仅给观摩教师带来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深刻启迪,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发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综合的乐趣,学生在掌握“四基”的过程中体验了数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
台下专家们也点头赞赏,各抒己见,一起挖掘育人方法,将本次交流活动推向高潮。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吴锷教授指出,《数式通法下的加减运算》彰显了数学归纳与推理、类比与迁移、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关注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图形变换问题思考策略》通过任务环、活动链、问题串的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变量的变化规律,为研究数学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提供了参考。
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正高级教师钱建芬老师说,《构造与代数推理》做到了在整个问题探究和灵活运用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HL)》则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体验,真正实现了做中学。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晓峰说,《数说音之韵》和《桥见数学·桥梁视界》是园区跨学科项目式课程的一个缩影,展现了园区在跨学科项目式上的探索与成果。
八场专家报告精彩纷呈
5月25日,专家报告更是精彩纷呈。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博导郭玉峰教授带来《义务教育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数学内容的考虑》专题讲座,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课标做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强调数学课堂从小学到大学的连贯性、一致性、整体性。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博导鲍建生教授带来《中小学数学课程的若干问题》专题讲座,强调中学教学中要注意巧妙运用几何素材来培养学生发现与探究问题的能力,从数学内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西附初中党委书记丁国元做《苏式桥梁:基于内容结构化的初中数学项目学习校本实践》的报告,探讨学校践行项目的学习心得,期望进一步探索“基于内容结构化的数学项目学习”的校本化、常态化的开展,梳理出一条可操作、可复制的项目学习育人之路。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数学研究所副所长、初中数学教研员陆红力老师做《基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区域实践与成果》的报告,向与会专家和老师介绍苏州在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方面的举措与成果。近年来苏州选手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仅2022年-2023年间就有11位教师获评正高级教师。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任宏章教授在《数学核心素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行为表现的可视化》专题讲座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应该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渗透进课堂引入、概念生成、模型建立、课堂小结等多个环节。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晓峰老师在《“做”中学数学:初中数学育人体系的十年构建》讲座中介绍了“做”中学理念的发展历程,以及各学校在“做”数学、跨学科、信息技术三大模块取得的优秀成绩。
章建跃博士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强调,一线教师要抓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这两个关键,在“四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他从概念教学、性质探究、研究数学对象的基本架构、一般观念统领等方面阐释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特别强调要把“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
吴锷教授对未来展开设想,希望大家进一步积累案例和实践经验,分析提炼,总结规律,修订模式,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课堂实践研究体系。
此次盛会为推进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带来了深刻启示,对于推动苏州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