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三改”纪念馆
1983年,无锡县堰桥乡(现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借鉴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实行综合性改革。次年,由这场改革总结形成的“一包三改”经验被推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力助推了全国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进而形成了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包三改”的创新实践,以及在乡镇工业发展过程中孕育的“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多年来引领惠山人民在不同阶段和历史进程中克难奋进、勇立潮头。
“一包三改”纪念馆开馆
去年,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建成开放后,惠山加快实施原“一包三改”纪念馆提升、“四千四万”精神馆展陈项目。如今,两处场馆已同步启用,与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建成区融为一体,共同形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励担当作为、凝聚奋进力量的精神“加油站”。
岁月斗转星移,精神历久弥新。今年适逢“一包三改”经验总结推广40周年,惠山区以“一包三改”纪念馆新馆落成为契机,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惠山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于担当的实干精神,激励全区上下积极投身全力奋进“五地四创”、加速实现“鲲鹏迭变”的生动实践,更好肩负起“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贡献”的光荣使命。
大型原创现代锡剧《太湖春早》演出剧照
前不久,一部以原无锡县堰桥乡“一包三改”经验为创作背景,由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与无锡市锡剧院联合创排的大型原创现代锡剧——《太湖春早》正式公演,艺术化呈现了40年前的乡镇工业改革创举。主题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太湖春早》片段和诗朗诵《一包三改,时代的烙印》通过各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把观众“带回”到那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历史岁月。
活动结束后,部分与会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以及“一包三改”亲历者、企业家代表汇聚一堂,围绕“一包三改”的产生背景与发展脉络、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企业传承与发展感悟、历史纪念与时代赓续、新时代惠山改革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实践探索等方面开展研讨交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一包三改”纪念馆简介——
该馆初建于2018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开馆。去年惠山区对纪念馆启动改造提升工作,在展陈脉络、内容扩充、内涵呈现、视觉提升、数字应用等方面进行更为立体丰富的拓展与深化。
全新亮相的“一包三改”纪念馆总面积600多平方米,共分上下两层,设有“潮思,伟大回响”“潮起,源何惠山”“潮立,时代标杆”“潮涌,气象万千”“潮浪,鲲鹏迭变”“潮燃,沉浸课堂”等6个主题展区,通过“一包三改”亲历者原音叙述、历史档案展品实景呈现、数字全息情境化演绎等多维立体展陈语言,让观众“沉浸式”重温那段源于40年前的伟大实践,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澎湃改革创新动能。
校对 王菲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