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献给六一|《拉贝日记》记载的汉小晋升为琅小引发的思考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谨以此片献给六一国际儿童节

【南京汉口路小学教育成果展示】纪录片《幸福小达人杨澄子》(上、下集)摘得南京市第五届校园优秀教育电视节目评选一等奖 ; 全国第九届校园优秀教育电视节目评选铜奖。


《拉贝日记》记载的汉小晋升为琅小引发的思考

近日 , 一则官方发布的消息火爆整个南京城,有一所老牌的、历史悠久的、文化氛围厚重 , 毗邻南京大学本部校区的汉口路小学 , 晋升为南京名小前三之首的琅琊路小学(汉口路校区)。

一时间引起众多家长们的广泛热议与关切 : 这所学校到底怎么样?孩子有没有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琅琊路小学为何选择汉口路小学而不是别的学校?两者之间又是如何产生默契而发生链接的?

作为行走在原生家庭教育前沿的践行者、教育部制定《家庭教育研究与家长素养提升工程》计划的推动者、“2013年十大家庭教育图书”《孩子的幸福从哪儿来》原创手记作者、汉口路小学优秀校友前大队长杨澄子的家长、连续9个学期(从未中断)在汉小做义工的父亲,谈一谈切身体会与思考。

该校成立于1933年,据《拉贝日记》记载汉口路小学作为当时南京25个“难民安全区”之一 , 艰难地承担着庇护1000多个难民家庭的使命 , 这片土地以自己的行动默默抵抗着非正义的战争 , 见证着苦难、正义和爱。“励行”是校训也是精神内核,成为支撑汉小育人不断进步的精神原动力。

每年清明节前夕,汉小人身体力行的践行着这种精神,五六年级集体前往拉贝纪念馆进行纪念活动,杨澄子当时作为学校的大队长曾连续两年主持了该活动,由此也成为汉小大队公益主题活动的惯例。八十多年来 , 这种家国情怀始终熔铸在每一个汉小人的血液中 , 化为“励行”精神 , 让全体师生 : 坚持真理、做有志向、有大爱、有道德、有使命感的中国人。

孩子上学之前我们的择校观念和很多家长一样,也托人找关系想上名校,第一个锁定的竟然是琅琊路小学本部校区,我们实地走访发现该校区连一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学校空间非常狭窄,孩子课间课外根本无法活动 ; 而力小因每个班级都接近60人,班级又多,操场显得非常拥挤,学校怕学生出现安全隐患,干脆规定课间休息除上厕所之外,一律不准下楼活动。然后我们又带孩子前往了在鼓楼区率先实行小班化教育的汉口路小学,一进校门就被教学楼上的两排字所吸引,“尊重每一个 , 发展每一个 , 幸福每一个。在这里 , 每一个都重要”。学校不仅有篮球场还有一个像样的足球场 , 女子足球队在历届市运动会上屡获佳绩,名列前茅,校园内古木参天,紫藤环绕 , 有着很浓厚的文化氛围 , 不愧是南京市阳光体育学校、南京市园林式学校。


记得带孩子去学校参观的那天正逢放学时间,我就咨询在门口等待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询问他们作业负担重吗?老师们对孩子态度好吗?孩子上学感到快乐吗?见到老师我询问的第一句话,不是问主要学科的情况,而是问学校体育课能否达到教育部门规定的,每周不少于4节课,最后感觉确实符合我对孩子择校的标准,最终才让孩子选择了汉口路小学(以上有图书为证,见下图《孩子的幸福从哪儿来》180页至181页)。

国外但凡是有教养的家长不仅爱往学校里跑,而且每周要用两三个小时在学校做义工,甚至拿到硕士学位 , 却辞职主持家教的情况比比皆是。基于我大学是学中国画的缘故,我想在孩子的学校义务开办水墨画兴趣班,没想到校长很开明,非常支持,很快腾出一间教室,就这样,从孩子一年级第二学期到五年级一共9个学期,每周一次的儿童水墨画兴趣班如约而开,9个学期的义工教学,澄子的国画水平不仅有了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别的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我的带动和影响下,学校美术组的教学质量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全国省市及鼓楼区的美术绘画比赛中屡获佳绩。

我想学校的好坏离不开家校共建,抛开综合因素 , 单纯的说师资或生源或家长都不够客观,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是三者之间的互为作用,学校除了师资等显性资产外,它的隐性资产与隐性资源更是不能忽视的。人是环境的产物,它的正向能量场效应才是一个学校核心的真正价值所在,就如同孩子为什么要进学校上学,而不能放在家里念私塾一样的道理。所谓好的学校,其实就是各类优势的综合优化组合——管理者先进教育模式+优秀校园文化滋养+师资能感+自驱力孩子+智慧型家长 , 五者之间的能量相互交换发酵,并以集体智慧构建的闪亮坐标体系下联动运营的结果!

客观的讲,我们既不要把所谓的名校过于捧上天 , 赋予神奇化,也不要把非名校过于贬低 , 赋予妖魔化,这次汉口路小学和琅琊路小学结缘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两所学校分别始建于1933年和1934年有着相同的悠久历史,相同的文化自信,在教学育人上有着相似的幸福教育理念,是一次双向奔赴。 二者之间九十年来已产生一种默契,发生这种强强联手的奇妙链接就不足为奇了,这种链接不仅会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而且还会带动更多的孩子和家长融入到校园文化共建当中,在一定优质资源的配置下,形成一种合力,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基础教育 , 为之后的初高中阶段、中高等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输送优良合格的种子。以上 , 才是汉口路小学晋级为琅琊路小学(汉口路校区)的最大意义所在。


延伸阅读 : 

汉口路小学前几年迎来85周年校庆的时候,杨澄子作为优秀校友接到汉小邀约 , 为母校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我与汉小长在一起》 , 刊登在该校的公众号上。

关注紫牛号——10年畅销不衰的原创家教书作者、构建良好家庭关系和人生格局引领者之“孩子的幸福从哪儿来”平台、“亲子教育作家娄晶磊”微信视频号及直播课,每天给自家的正向能量储蓄罐“投币”一点点,以备不时之需(抵冲负能量),投资家庭教育与提升夫妻相处艺术均是构建家庭格局的受益项,缺一不可,它们是共同撬动“家庭幸福”的支点,是实现“孩子幸福”愿景的助力器。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