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讨会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江苏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主办,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作协“江苏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姚苏平主持。
《草房子》是“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江苏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先生的代表作,1997年经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后,至今畅销不衰,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3年,根据曹文轩原著改编的同名儿童剧《草房子》问世,该剧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南通·通州“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联合出品,荣获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七届西安国际儿童戏剧展演“优秀展演剧目”等奖项。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表示,《草房子》是一部年份感与地方感兼具的作品,而改编者改编成功的重要方面就是抓住这种年份感与地方感。与此同时,改编是从原著出发但过程中不断挣脱文学母体的艺术行为,所以成功的改编是能够脱离文学母体的。他认为,经典的原作值得反复研究,在儿童剧的基础上,也可以做更多形式的改编,《草房子》是宝藏,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
“儿童剧担负着儿童启蒙教育的社会使命,多多益善啊。”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少年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钱态呼吁道。他认为,《草房子》让人们看到了超时空的人性的价值,儿童剧正因为将这个内核紧紧抓住,所以能够感染观众。他回忆起受邀在南通市韬奋小学观看《草房子》的场面,“那是一个原野般的剧场,舞台很简陋,但是这部剧让孩子们非常感动,观看结束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因为作品传递出爱和希望,传递出人情美和人性美,孩子们感受到善良、纯真和美好”。
江苏省作家协会机关党委副书记、创研室负责人凌玉红表示,舞台剧《草房子》撷取了文学作品中最有感染力的内容进行艺术再创作,使文字中的人物形象鲜活地展现在观众们面前,不仅受到小观众的欢迎,也很适合大观众欣赏。应该说舞台剧版《草房子》正是文学经典到剧场实践的成功案例。
江苏第二师范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安林认为,儿童剧《草房子》延续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的气质和格调,巧妙编织的戏剧故事充满情趣,既富有童心,又独具美感。荡漾于全剧的悲悯情怀,在当今儿童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这是一出适合亲子观看的戏,孩子们喜欢,大人也能从故事里找回童年。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陈文瑛表示,《草房子》出版已经2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它被改编成了电影,现在又被搬到了舞台上,成为一个全新的沉浸式艺术品,作为《草房子》原著的出版者,一个文学作品如果能够反复的改编,持续被搬上银幕、搬上舞台,既是对文学作品的考量,同时也让这部作品获得新的生命。
把这样一部孩子们熟知和喜爱的经典作品打造成儿童剧,难度无疑很大,如何将经典用新的形式延续?在著名儿童作家赵菱看来,这是一次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成功艺术转化。“儿童剧《草房子》的成功演出,是对文学的尊重,对艺术的尊重,对孩子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
江苏广电名优主持人、江苏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理事文菲认为,儿童剧《草房子》打破了剧目受限于在大剧场演出的形式,把优秀剧目送到观众身边,让我们感受到剧目带来的魅力,把温暖的内容传递给更多受众,这本身就是成功的剧场实验,是一件特别功德无量的事情。
众多经典文学中,为什么选择将《草房子》搬上舞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师韦黄丹从《草房子》中令人感动的力量中找到答案。她说,曹文轩在《草房子》后记中提到小说的创作意图——“使今天的孩子感动”。《草房子》塑造了众多典型的小学生形象,小读者很容易与主要人物产生共情,而且这种感动是会随着他们成长而持续和加深的,这也体现了经典儿童文学应有的深度。
研讨会上,据“南通•通州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副主任、儿童剧《草房子》制作人张锋透露,接下来,他们还将把曹文轩的《樱桃小庄》改编成儿童剧,让美的力量持续地滋润孩子的心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