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小的艾草,真的卖这么火?日前,记者通过当地村委会联系朱超彦,准备到他的花卉种植基地一探究竟。没想到中午刚出发,就接到对方打来的电话,“今天艾草花束订货又爆单了,配饰不够用,朱老板去紧急补货了!”
就这样,本来约好的采访推迟3小时后,当天下午记者才来到安平村。一下车,一股沁人心脾的艾草香扑鼻而来。加工大棚内,一车车新鲜的艾草从田间不停地运送过来,堆积成如座座小山一般。在加工区,几十名工人忙成一片,他们将一根根艾草整理去叶后捆扎,再送到自动生产线上切割成型,配以菖蒲、玉簪叶、香樟草、刺芹等包成花束后,放置进一只只水桶内水培;在发货区,一束束清香的艾草花束整齐地摆放进纸箱内,等待快递发货。记者看到,订单发送目的地大都是到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最远的发到云南。
进货归来的朱超彦一跳下车,就直奔加工车间叮嘱工人抓紧打包发货。5年前,曾经在上海从事多年花卉种植的安徽人朱超彦,看准启东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在南阳镇安平村流转了160亩土地,进行花卉种植,并成立了上海叶都坊园艺公司鲜花基地。
“前几年也少量种植过艾草,端午节前扎成花束,但市场并不好,一束也就卖到一两元。” 朱超彦说,这几年,随着都市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过传统节日,许多流传于民间的文化习俗被“激活”。
顺应这股潮流,朱超彦在“端阳到、插艾草”的民间习俗上做起了文章。将艾草搭配上菖蒲、玉簪叶、香樟草等做成寓意美好、造型别致的花束,还设计成藤圈、竹网等款式,辅以香囊、葫芦作装饰,一把把其貌不扬的艾草,就这样瞬间摇身一变,成了充满时尚潮流感的端午节礼物。
去年开始,这样的艾草花束逐渐“走红”网络,“身价”也倍增,“8支艾草、4片菖蒲,配上一些玉簪叶、香樟草做成的艾草花束,一束可以卖到10元。”朱超彦说,而造型复杂的花束则可以最高卖到55元。
今年离端午节还有一个多月,朱超彦就通过网络直播预告、团购渠道合作等方式积累流量,订单量比去年翻了10倍,雇了上百名周边村民在这里务工,每天发货量最高超过1.5万束,以长三角地区的大城市为主,最远的发到了昆明,“艾草容易脱水,所以加工、发货都在田头,从采摘到送达客户手中,不超过12小时,保证艾草花束的新鲜耐储。”朱超彦说。
艾草市场火爆,也为安平村开辟了助力百姓增收的渠道。安平村党总支书记孙丹丹说,今年以村里先试种了2亩艾草作为示范引领,如果市场前景可观,今后可探索以村集体形式和朱超彦的种植基地合作,做大艾草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小川
校对 徐珩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