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登太白独坐楼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夏日里的一天,我们一行从南京驱车赶到了皖南的宣城敬亭山。经敬亭、昭亭、重阳亭,攀五千多级石台阶,穿越一道道密林,走进了敬亭山石涛纪念馆的门前广场。
“小朋友,太白独坐楼还有多远?”遇见从山上下来的小姑娘,我们问。
“老爷爷,顺左边的山路一直向上,直线距离也就几百米,沿途的风光贼好。不过,就是坡度有点儿陡。”小姑娘爽快回答道。
听闻心心念念的太白独坐楼就在前方,我们相互搀扶,相互鼓励,沿着陡坡一步一步向上挪动。转过一道弯,高三十多米的四层仿唐建筑太白独坐楼出现在眼前。依山而建的太白楼,相传为李白《独坐敬亭山》题诗处。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顶礼膜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敬亭山因此成了举世闻名的“江南诗山”。
楼下的平台上,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从平台俯瞰,山谷两侧茶园遍布,宛如绿色的锦衣。山下的宣城市区楼宇林立,一派生机。
步入独坐楼,首先看到的是一尊李白坐姿雕像。诗人侧身目视远方,仿佛正在远眺天上的白云,追溯与敬亭山的不解之缘。雕像左右和后面壁上以“仗剑出川”、“翰林供奉”、“流放夜郎”、“宣城漫游”等为题,通过一组精美的黄杨木雕作品,展示了诗圣李白曲曲折折的人生道路。置身其间,让我不由想到了李白在《游敬亭山记》中留下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千古绝唱。
一生中,李白曾七次登临敬亭山。以往六次,他都是有人陪伴,或者与友人同行,而第七次登山虽已年愈花甲,却是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孤独的一人行。在绝唱中,开篇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简到极致的线条与画面,描述了孤独的氛围。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绝唱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表现了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大家纷纷评论道。
独坐楼左侧,有一巨石,石上镌刻有“江南诗山”四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一对年轻夫妇带着老人与孩子,站在巨石下拍照留念。一家四口,背依巨石,跷起左脚,拍了正面,又举起右手,面对巨石,拍下了背影。镜头里,一家人幸福满满。
走出独坐楼,天色渐暗,登山的人群依然不断。
注目身边镌刻着李白诗句的碑石,回望山峰上巍然屹立的太白独坐楼,不由吟道;“仙翁独坐敬亭山,太白楼里望眼穿。相看不厌千古唱,老叟成群添喜欢。”
吕晓露 文/图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