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展示环节,朱丛飞老师以单元要素为导向,从单元统整角度出发,以“风趣、智慧”为主轴,进行了《杨氏之子》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他充分借助手机投屏、视频动画、智能Ai等信息技术手段,对文言文的断句、朗读、人物思维呈现等教学环节进行了大胆创新的尝试。
胡兴生老师通过课前三阶魔方的还原问题,引出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再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研究每个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并借助软件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观察、发现,接着引导学生不借助实物模型,通过想象、涂色,逐步引导学生从凭借直观走向想象推理。
夏晟杰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听、读等方式处理人物的暑期计划,并指导学生从where、when、what和how这4个方面生成plan card,在过程中操练询问计划的各类句型,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环节结束后,三位老师分别陈述了自己的设计意图与教学反思。在场的听课老师们也各自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李方副校长提出,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科师”的引导作用,让“数据师”更好地体现辅助作用,让孩子们在沟通协作中成为彼此的“学友师”。
专家点评环节,数据技术指导顾问顾忠良校长给上课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运用ARCS模型化或教学支架式教学等。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让机器人或者虚拟机器人与学生进行对话,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洪越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与指导,她指出“三师课堂”的“学科师、数据师和学友师”紧贴新课标,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把传统讲授为主的课堂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课堂,充分展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她在肯定木渎实小老师们的教学智慧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令在座的老师们获益匪浅。
此次活动通过语、数、外学科的课堂教学展示,在数据技术的加持下,学生能够置身于主题情境中开展课堂交流和互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了活动的整体效率和效果,同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木渎实验小学初步建构“三师课堂”教学模型和集体化学习背景下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