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捕演员正在拍摄
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的原力动作捕捉基地大棚,拥有国际高品质CG电影的技术标准。大棚面积达3000平方米左右,有国内首个实时虚拟拍摄+UE实时渲染生产线,可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动捕技术支持周鑫介绍,原力研发了UE flow path,并通过场景灯光与groom毛发、布料解算的自研技术运用,让现场导演实时看到虚拟画面中的效果。此外,原力还研发了2.0版本的deepface双目摄像头盔,可获得比业内普遍使用的单目头盔更高质量的面捕画面。“棚内有多部高清摄像机,可捕捉演员身上、头上marker点的红外信息,从而生动形象展示运动轨迹。”动捕技术支持张兴川说。
位居B站国创排行榜的《凡人》,入选柏林电影节的《妈妈咪鸭》,斩获新光奖的《故宫里的大怪兽》,打破华语票房纪录的《捉妖记》……原力在动画领域的“成绩单”十分亮眼。在文旅领域,原力与清华智慧场景设计研究院合作了南唐盛宴数字艺术展,运用自研的“重光照捕捉”技术,以作家顾闳中的视角入画,与数字人互动。
经过十多年发展,原力布局已延伸至四国七城,2000多名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8岁。原力还拥有上百项软件著作权,并获得“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首批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等荣誉。
B. 体验数字人“分身”
吉祥物是像海豚的“独角兽”
来到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的硅基智能,会看到一个可爱的吉祥物,它形似海豚,但头上有一只角。“海豚是海洋世界里最聪明的生物之一,头上的这个角,寓意公司是独角兽企业。我们希望,公司创造出来的硅基劳动力,可以非常聪明地代替人类去完成重复的脑力劳动,人类就来发挥灵感和创造能力。”硅基智能营销总监王雨辰介绍。
“未来人类只需要掌握1%的灵感,99%的汗水由AI来付出。”硅基智能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兼CEO司马华鹏的这句话,表达了同样的期许。
硅基智能的数字人“分身”
硅基智能全球首创了AIGC数字人模式,迄今已为50多万人创作了数字人“分身”,应用于千行百业。今年4月,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硅基智能炎帝大模型已完成大模型备案。该模型可支持短视频创作的全程自动化,在知识电商、专业名医律师IP打造、企业家个人IP塑造以及网红达人经济等多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同时炎帝大模型也为直播行业提供了强大支持,涵盖了跨境电商、本地生活、助力中小企业直播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等多个层面。
在硅基智能的展厅,可以看到一块块竖起的显示屏,分别是数字人律师、数字人主播、数字人医生、数字人企业家……“TA”们帮助人类实现了“分身有术”,成为新兴的硅基劳动力,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显身手。
截至目前,硅基智能已经获得117项授权发明专利。“如果说碳基生命阶段主要依靠的三要素是土地、能源和石油,那么硅基生命的三要素主要就是电力、算力和财力。”王雨辰介绍。
数字人“分身”如何打造
“请再往左站一步,OK。可以看提词器。看镜头,眼神不要左顾右盼。不要做有指向性的手势。表情不要太严肃……”每天,硅基智能摄影后期经理子敬都要对客户说着上面这些话。他的工作是给真人拍摄5分钟左右的专业视频,这是制作硅基AIGC数字人的第一步。
数字人算法组工程师张茂林的工作,是训练数字人形象深度学习。“主要是学习口型、肢体动作以及表情,高阶版定制数字人一般1天就训练好了。然后客户就可以上传自己的音频,或者用文本来驱动自己的数字人。”
现在,硅基智能还推出了AI知识创业平台——guiji.cn,旨在帮助广大用户低门槛低成本轻松创业。只需上传一段30秒的小视频,就可以快速克隆自己的数字人,还可以选择丰富的公共数字形象,创作口播视频。其中的“硅语跟创”已经推出手机小程序,只需上传爆款视频,AI便能智能重写口播文案,并自动用你的数字人形象生成同款口播视频。
在硅基智能看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革新,更是社会全面进步的体现。数字人“分身”往后的发展,不仅可以把价格打得越来越低,也可以为每一个人所用。王雨辰介绍,AIGC赛道的技术迭代非常快,目前公司实验室还有十几款产品在开发。未来硅基智能将继续面向全国立足海外,不断提高研发能力,扩展应用场景。
文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春宁 马燕
摄像 卢婧 陈金刚 于房浩
剪辑 朱君贤 曾宏亮 唐嘉钰
【专家点评】
数字人产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数字人是由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创建的具有人类特征,能够模拟人类行为的虚拟形象,是全真互联的关键入口。随着元宇宙的兴起和ChatGPT、Sora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发展,数字人应用已在文旅、金融、医疗、教育、游戏、电商等领域多点开花。《2024年中国虚拟数字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人核心市场规模为205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81亿元,带动产业市场规模达6403亿元。
虚拟现实作为元宇宙的一项核心技术,是江苏优先发展的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之一,数字人是其中最早落地的应用场景。江苏产业基础良好,应用场景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在数字人领域已集聚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头部企业。
进一步推动数字人产业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快核心技术突破。聚焦数字人“脑力”提升,加强算法技术、AI工程化等技术攻关,推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以及交互智能等多种AI技术融合发展,实现从“数字人”向“数智人”升级。
二是拓展全社会应用场景。支持制造业企业积极开展数字人应用场景创新,加快推进数字人技术在制造业的创新应用。拓展数字人在民生社会领域的应用,在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探索新应用模式。
三是优化产业生态环境。搭建数字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数字人产学研合作、需求与供给对接。加快数字人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科技伦理建设,规范数字人的制作和应用。
顾丽敏(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