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强驾驶地效飞行器
刘祥强设计的地效飞行器主体用的是常见的泡沫KT板、墙体保温板等材料,用碳纤维管、航空铝管和椴木层板加强,动力部分用的是植保无人机的电机,一些连接件则由自己3D打印。他使用了航模的飞控系统,用遥控器进行控制。这个地效飞行器长4.8米,翼展3.8米,净重64公斤。造好之后为了从室内运出去,甚至拆掉了窗户。
机头前的4个螺旋桨是动力来源,并通过控制螺旋桨的不同转速来实现转弯。为了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刘祥强打造了一个1/2缩小版的模型进行测试。
“曾经受制于资金、场地、人员问题,我没能实现自己的想法。现在我把工作室搬到乡下,还增加了人员,四个人花了100天,完成了这个能载人的地效飞行器。”最终的成品在承载1人的情况下,可以离开水面15厘米左右飞行,“坐上去的时候不算紧张,更多是激动,这个项目我准备了四年。”
刘祥强设计建造的地效飞行器
最终,这架地效飞行器在刘祥强的控制下稳稳地飞了起来,像一艘不会起浪的快艇,为了安全他并未全速行驶,即使这样最高速度也达到了每小时53公里。刘祥强还测试了双人飞行模式,能动起来,但不能完全离开水面。
视频发到网上后很快上了热搜,网友们纷纷评论,“太强了”“什么时候量产?”“好羡慕啊我也想开”。刘祥强告诉记者,自己确实想过量产,视频发出后也有好几个人找到自己,想要投资合作。不过,目前他的地效飞行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满电只能跑3公里,所以首要任务是对目前的设计加以改进。
从小就喜欢动手制作
作品多次上过热搜
刘祥强是江西赣州人,今年27岁,从小就喜欢发明创造。“我从小就喜欢机械,比如航模、四驱车等。因为航模涉及电路、驱动等,里面涉及的知识点很多,父母比较支持。”刘祥强说,看着自己亲手做出的东西跑起来、飞起来,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后来,他专门学习航空模型,曾经随省队参加国家比赛,还和朋友创建过无人机公司。但他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做航模,于是离开了公司,成为一名专职航模内容创作者。
从小喜爱发明创造的刘祥强
起初,刘祥强在网上分享一些航模知识,发布自己的作品,受到了不少网友的好评。渐渐地,他的“脑洞”越来越多,将飞机动力装置装在自行车上会怎么样?让“坦克”长出机翼能飞起来吗?随着越来越多“科幻作品”的诞生,他成为网友眼中的“大发明家”“整活UP主”。
除了地效飞行器外,刘祥强还有不少作品也上过热搜。前段时间,他参考《复仇者联盟》中的形象,打造出一架可以垂直起降的“飞行航母”。在视频中,刘祥强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这艘“航母”在四个螺旋桨的作用下飞了起来,能空中转弯,还能平稳地降落在水面上,并能在水中行驶。
刘祥强设计建造的“飞行航母”
刘祥强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我视频中出现过的飞行器,有六七成最终的结局都是掉下来摔坏了,能保存下来的很少。大部分最终都会被我拆解,零件用于下一次制作。”
向网友公开设计图纸
未来想做载人交通工具
如今,刘祥强在网络平台上的粉丝量已超过百万,“我经常会收到航空院校同学的留言,他们希望自己的毕业设计能做出这类模型,会向我请教。还有人从专业角度给我的飞行器提出修改意见。”
有很多粉丝希望刘祥强能够量产视频中的科幻飞行器,对此刘祥强表示,“我视频中的作品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每件作品涉及的零件非常多,制作很复杂。”同时他并不吝啬自己的创意,每次视频发出来,都会公开自己的设计图纸。有动手能力强的粉丝,根据他的图纸制作出“同款”作品。
“飞行航母”设计图
刘祥强的“整活”作品还有很多,“以前我的视频以传统航模为主,后来我在网上看见有人设想了一款能飞的坦克,觉得很有意思,就尝试着把它带进现实,后来在网友们的鼓励下我做出越来越多有意思的作品。”
在创作中,失败是常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现在设计一款新的飞行器,自己能够估算出它的成功率有多少,如果它的驱动原理我都掌握,还是常规布局,可以说成功率很高。但如果完全是凭想象发挥,或者‘复刻’科幻片里的飞行器,那大概率要失败很多次才能成功。”
谈到未来,刘祥强表示会继续优化他的地效飞行器,准备把材料换成碳纤维,动力改为汽油发动机,使续航能力达到100公里。同时,他准备改进飞行控制系统,提高飞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努力建造出一种实用的水上交通工具。
紫牛新闻记者|姜天圣
编辑|万承源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编辑 : 万承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