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人到中年重回诗歌,丁捷携“诗歌里的中国”系列丛书亮相第十四届江苏书展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7月7日,河海大学出版社在第十四届江苏书展中心舞台成功举行了“诗歌里的中国”系列丛书新书发布会。

丛书主编、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诗词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执行主任,著名作家、艺术家丁捷老师出席本次新书发布会,并在活动现场和读者分享了这套丛书的创作心得。

“诗歌里的中国”系列丛书共5册,深入挖掘了中国诗歌中的宝贵财富,摒弃习惯思维,另辟蹊径,从节气、节日、民俗、游戏、神话等内容元素切入,引领我们探求诗歌中的气象学、社会学和专类文学;借用传统,达成了某种文化创新。由“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民俗”、“游戏”和“神话”等专题专集构成的丛书,集常识性、科普性与赏析性于一体。每本书选取多个小主题介绍相关历史风俗,并选取符合这一主题的古诗词,通过“主旨”“注释”“诗里诗外”等栏目,对诗歌进行解读,扩展与之有关的有趣故事,使图书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

“我从12岁开始写诗,最初写的第一首诗就是模仿中国古诗词的。现在我人到中年,又回到了中国古诗,因为在几十年的写作和文学生活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国故事非常的博大精深,里面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不管你是在生活中还是滋养自己的才华,中国古诗都是一个宝库。”在新书发布会现场丁捷说到,他认为从中国诗库中挖掘瑰宝时,我们更多地注重开发其情绪价值和美学意义,较少关注其对哲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贡献。中国诗歌有着“内外兼修”的双重丰富性,很多时候我们沐浴在中国诗歌的文采和情感这些“温软”里,对它浩瀚里所蕴藏的自然科学“硬货”多少有些忽略。

对于应该如何阅读古诗,丁捷提出了三点:“第一,我认为读中国古诗不能图快,第二不能把一首诗不进行细致的拆分,一口气读下来,要像庖丁解牛一样一块一块、一个词一个词的拆下来全面系统的理解。第三是不能平,读一首诗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看一首诗。”

丁捷认为,由诗歌等“杰出贡献者”写就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持续和创新的宝藏。当前,读者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不断迸发,“诗歌里的中国”系列丛书的出版正是激发大国科学创新潜力、传递民族精神之光、绽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呼应之作。

“诗歌里的中国”系列丛书创新性地将诗歌赏析与科普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诗歌,我们可以穿透历史的缝隙,重新发现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古代社会的丰富多彩和智慧结晶。本套丛书不仅是诗词的赏析集,更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料,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悟文化之美,厚植爱国情怀,筑牢文化自信,增进科学自豪。

在活动现场来了不少青少年读者,大家非常踊跃的向丁捷提问交流,丁捷也亲切的回应着小读者们的问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苏州报道


校对 王菲

编辑 : 孙燕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