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图|“手艺人”守艺“新农人”兴农,青山绿水间青春书写振兴梦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4年,溧阳上黄镇政府以乡村全域振兴、全面振兴为目标,共同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农旅融合的目的地项目长荡湖暖村·南山后。为深入了解上黄镇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努力把实践调研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7月6日,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乡野武限·聚溧FLY”乡村振兴实践团到长荡湖暖村·南山后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这里靠着长荡湖,水质特别好,忙归忙,勿忘六月黄,近期,我们上黄的‘六月黄’销量就特别好。”水产养殖合作社的村民告诉调研团队成员。近年来,江苏省溧阳市积极推进特色河蟹养殖业发展,帮助养殖户引入电气化自动投料设备和智能增氧系统,使得河蟹养殖更加科学、便捷和高产。上黄镇螃蟹养殖户近800户养殖面积1.44万亩,亩均螃蟹利润约3000元,当地的螃蟹产业共带动3000余人就业。

乡村文化振兴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实现的重要维度。在南山后,有这样一位银发老人,他“北漂”22年,在故宫修文物19年。他所代表的“陈氏古建木工技艺”也被列入溧阳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轻时,陈锁芳就是溧阳上黄一带小有名气的“水作”(指会造船的木匠)。1989年,得知故宫招聘维修古建筑雕刻的木工,北京木匠行业的精英们蜂拥而至。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安装经验,陈锁芳脱颖而出,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录用者,这一做就是19年。2008年,在他北漂整整22年后,才回到故乡上黄。在“南山后陈师傅木工坊”,迎面矗立着一座高达3.3米、重近300公斤的9层木制宝塔。全塔运用榫卯结构搭建,配件多达900余个,不用一根钉子,却坚固无比。

“从手艺人到守艺人,在陈锁芳老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匠人匠心,用一生,做好一件事。”实践团大学生王泉顺在现场调研时说。

走在上黄镇南山后暖村,会发现有很多年轻的面孔,他们是一群有共建理想乡村社区的新农人、新村民,带小朋友们上山徒步下河捞鱼湖边骑行的小鸡老师;将茶香与书香融为一室的的鹿茸哥;想把当地特色美食蟹黄面宣传出去的宣林杰;做有情怀的的吊炉火锅的谢文婷;不同的新朋友将不同领域的活力与创造力带到长荡湖暖村,注入资金、理念、品牌、资源,为这里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并予以新的生机。

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卢丹表示,“近年来已有不少大学生从新农人成为‘兴农人’,回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大学生新农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新兴力量。”

据悉,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将以社会实践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学校——地方合作发展,共同打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质服务平台,深度挖掘乡村振兴与人才培养、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的融合点,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学、思、行中学农爱农、知农为农,在“知行合一”中深化大学生知农爱农价值塑造和情怀教育,为推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注入青春活力、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  钱小雪  卢丹


校对 王菲

编辑 : 徐晓风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