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视频|古建筑榫卯技艺课堂很精彩,“小鲁班”们被迷住了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7月9日讯(通讯员 梁孝梅 张双双 记者 陈咏)实地走访、课堂学习、拼接榫卯……连日来,扬州市职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廊桥筑梦”志愿团大学生,在专业教师与木作营造技艺大师指导下,开展“小鲁班·古建筑榫卯技艺”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公益研学活动,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传统古建筑基本知识,探索榫卯结构奥秘。

现场讲解

“斗拱是怎样叠加的”“古时候的建筑真的没有钉子吗”“榫卯结构里的两块木头是怎么拼接的”……活动现场,土木工程学院教师康静劼讲授了《斗拱——中国古建筑的明珠》一课,大小学生聚精会神,共同了解榫卯斗拱结构的悠久历史、建造方式、典型结构。“通过对古建筑结构基本知识和建造背景了解,孩子们在动手的同时,还能加深对非遗文化和古建筑文化的学习认识。”康静劼说。

聚精会神

细木作、圆木作、小木作、大木作,木作营造技艺大师冯韬讲解了中国古建筑中的木作分类及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他介绍,木作涵盖了所有以榫卯结构和雕刻为基本工艺的中华木作艺术品,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高超技艺水平和独特价值观。

趣味课堂

理论授课结束后,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动手搭建基于榫卯结构的鲁班锁、鲁班桥,加深对榫卯结构和传统营造技艺的认识,感受中国古建筑的精妙。扬州市梅岭小学学生高梓宸说:“不用一滴胶水、不费一颗钉子,我们也能建起宫殿来。太神奇了。”“几千年来,匠人们靠智慧把一块块木料拼接组装起来。”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学生赵偲懿说,这种不需一钉一铆,仅凭木与木之间的完美契合便能构筑宏伟殿宇的技艺,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巧思,令人赞叹。

“精巧的工艺需要传承,优秀的文化需要弘扬。”扬州职大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吕凡任介绍,此次公益课程,是学校土木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之一,志愿团队大学生希望通过志愿服务、公益课程的形式发挥专业所长,传播中国古建筑知识,让专业知识走出校园,激发更多小朋友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非遗文化的兴趣,为学生们点赞。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石伟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