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还记得“一碗面复活一座城”吗? 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撰新文,推介“锅盖面里的镇江味”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

扬子晚报网7月10日讯(记者 万凌云)几天来,一篇《锅盖面里的镇江味》在镇江朋友圈内被广泛转发,点赞者也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

但是,这一文章被广泛关注、点赞和转发,却绝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原因。镇江是一座有着美食美景美味的城市,不仅以“醋”立城,还以“面”立城。其中,“锅盖面”则是“面中之面”“面中之王”。

镇江锅盖面

“镇江有三怪,面锅里面漂锅盖”,锅盖面和镇江的肴肉、香醋并列称“镇江三怪”。千百年来,“锅盖面”已成为镇江城市的“美食”地标,“美味”之首。在镇江人的心目中,“锅盖面”之江湖地位,甚至丝毫不亚于肴肉、香醋。

瑰丽镇江

马明龙书记主政镇江后,和镇江的“锅盖面”有着颇深的渊源。其中,尤以“一碗面复活一座城”最为经典。至今谈起,仍不失为镇江城和主政者之间的一段“传奇”佳话。

2021年2月1日紫牛新闻,以《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长申超市内吃面条“刷屏” 此超市因一确诊患者涉足短暂歇业》(链接:https://www.yangtse.com/content/1115523html),全面报道了这段佳话,而这一新闻稿件,因为特殊的时间“节点”,仍被很多镇江市民记住。

圌山日出

文中最后写道:

时节交替,立春就在眼前。镇江人一天的生活,大多从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开始。吃面条,对镇江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内涵。它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安逸,是一种满足,甚至还是一份可以炫耀的幸福!就这么一天天的吃着,还吃出了花样,愣是把“面锅里面漂锅盖”的面条,吃成了全国闻名的“镇江三怪”。

多彩镇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太多的镇江市民,在争相转发马明龙书记长申超市内吃面的视频和消息。转发的人也点赞,点赞的人也转发。并且,转发中大家都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喜悦和兴奋。是的,一年一度的春节近了,随着镇江防控措施的精准到位,那个充满烟火气、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镇江城,又大踏步回来了!

天下第一江山

“镇江很有前途”!如今,镇江城正在打造“山水花园名城 创新创业福地”的大道上激情奔跑。此时,再写镇江“锅盖面”,通篇读来,马明龙书记的文字中就多了几分从容、多了几许温度,更见着了旺旺的城市烟火气。

“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先”。镇江人是爱“面”的,锅盖面本身也是镇江人的一张名片,一张“脸面”。不管是民间还是体制内,最后上桌的一定是“锅盖面”,“锅盖面”是镇江人招待贵宾的“定海神针”。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马明龙书记的这篇《锅盖面里的镇江味》才深得民心,才被津津乐道。并且,可以猜想的是,他的这篇1300多字的短文,也必将在镇江城的“面条史”上,成就新一段佳话。

链接:

锅盖面里的镇江味

镇江市委书记  马明龙

仲夏之月,万物正盛。在这个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镇江锅盖面》正式创刊,这是我市首次就地方特色面食推出专门刊物,值得全市各界共同庆贺、共同祝福。在此,我谨代表镇江市委,并以我个人名义致以热烈祝贺!

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先。镇江虽不是我国面食的发源地,但镇江锅盖面却是声名远扬、独具特色。早在1983年,创当时国内最高收视的央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就隆重介绍了镇江锅盖面。2009年,荣获“中华老字号 百年名小吃”金鼎奖,2017年又获评“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镇江三怪一碗汇,自古名城多美食。一碗面,体现了一座古城浓郁的民情民风;承载了一个地方厚重的历史文化。

镇江西津渡

这碗面,三分传自天时,兼容并蓄培其根

镇江地处江南最北端,从泰伯奔吴算起,衣冠南渡、侨立州县,带来了五方杂处、中外融合,让饮食糅杂成麦作稻作并存,也厚植了海纳百川、包容万有的恢弘气度。单以浇头而论,随便一家面馆,以肴肉姜丝打头,雪菜肉丝、青椒肚丝、软兜长鱼丝等等不下十余种,土里种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单拼、双拼、多拼……面的浇头就是一本镇江本地菜谱,荟萃东南西北各方美食,既融合北方大地的豪气,也不失南方水乡的精致,不论是本地人外地人,还是老人小孩,都能找到喜爱的味道。这恰如镇江人,3000多年的建置史造就了北方人的爽直、南方人的精明,透出兼容并蓄的包容力。

镇江北固山

这碗面,三分得自地利,温和敦厚铸其味

一座面馆遍地的城市,一定是有温度的。自古以来,镇江独具江河交汇、东南锁钥的特殊地位。战时,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平时,这里又是舳舻转粟之所。不论是将领、兵士还是纤夫、挑夫,过得是风风火火、江湖义气的日子,要的是量大管饱、滋味厚重的“过早”,这是码头的特点,也是江城的性格。以汤头为证,锅盖面首推红汤,酱油熬制是其中精髓。用本地恒顺酱油为基底,骨汤鱼汤共冶一炉,再搭配几十种香料,猛火烧沸、温火慢熬,才烩成合格汤底。这样的锅盖面绵柔醇香、咸鲜爽滑,温暖着舌尖,安抚着不安,是润物无声的治愈系吃食。登上北固楼,看尽千古兴亡多少事,吃碗锅盖面,品出赤汤白面抚人心,未觞未咏,却也体会镇江人温和敦厚的亲和力。

雄浑镇江

这碗面,三分来自人和,市井烟火成其气

“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地方的幸福很重要,要记得住乡愁,比如:小时候爱吃的东西。”一碗锅盖面,就着肴肉,蘸着香醋,最是味蕾的享受,最是乡愁的味道,最是镇江人的独特味觉记忆,也是外地游客“镇江游”的打卡必选。看看镇江锅盖面的影响力、影响面有多大,就知道人们有多喜爱镇江锅盖面。据不完全统计,镇江共有锅盖面店3800余家、带动就业2万多人,加盟店、连锁店更是遍布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世界,一碗锅盖面带火了早市经济,带活了饮食文化,成为街巷经济中极具生命力的一环,助力镇江升腾烟火气、名扬海内外。

当前,全市上下正以总书记关心关怀为不竭动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希望《镇江锅盖面》办成一本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民间刊物,传承弘扬非遗文化的文化刊物,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刊物,让更多人了解镇江、认识镇江、喜爱镇江的特色刊物,传递锅盖面文化、促进行业发展、凝聚奋进力量,为交出“镇江很有前途”时代答卷作出更大贡献。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