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江苏 莱斯乡村”24节气美图展之13:立秋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编者按:“水韵江苏莱斯乡村”24节气专题美图展,每半月一期,贯穿全年。今天与您见面的是24节气美图展之13:立秋。
本次美图展由《江南时报》社、水韵江苏摄影团、江苏省休闲旅游农业协会摄影分会、建邺区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指导和支持单位有: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宣传教育与文化体育中心、江苏省休闲旅游农业协会、南京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院、紫牛新闻、腾讯江苏等,敬请您的关注和欣赏!
本期编辑:朱旭先 牛苏平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在每年公历8月7、8日或9日。
“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史迅超摄
姚元珠摄
朱文雄摄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在节气排列顺序上,处暑在立秋之后,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末暑)才出暑。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小暑、大暑、处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暑天比较长。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减少或下降。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
刘晶摄
朱旭先摄
陆林生摄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朱旭先摄
潘俊摄
毛天华摄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立秋时,古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毛天华摄
史迅超摄
朱彦摄
农事活动
立秋“秋”的含义,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秋,禾谷熟也。”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陆林生摄
任康摄
任康摄
立秋谚语: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丑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暴莹摄
姚元珠摄
王松南摄
丑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丑秋下雨人欢喜,处暑下雨万人愁。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头伏芝麻二伏豆,晚栗种到立秋后。
洪声摄
王松南摄
洪声摄
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