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漫行桃花源,熔古铸今写我心 ——访苏州著名女书法家钱惠芬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2024年8月3日,我应邀参加了苏州市著名女书法家钱惠芬女士在吴江区文联二二五六文艺空间举办的漫行桃源——钱惠芬个人书法篆刻作品展。
为什么她此次的书法展览名叫“漫行桃源”?且从著名书法家,她的南艺导师黄惇先生的题字中可以看到钱惠芬是一个十分感恩的人,不论她艺术之路走多远,影响有多大,她始终把家乡桃源放在第一位。我的理解为钱惠芬老师出生在桃源,起初工作在桃源,她的文化之根又源自桃源,并在桃花源中不断茁壮成长。
那天上午,吴江区文联门口,两排花篮早已整齐摆放在二二五六文艺空间展厅门口。当我步入展厅,环顾四周,看到有来自南京、苏州及吴江书协的各界专家、领导、朋友、学生赠送的花篮鲜艳夺目,让人有一种特别舒心的感觉。
八月初的骄阳,展厅外微风拂面,阳光热辣,而展厅内,人头攒动,喜气洋洋,有的在拍照、有的仔细观摩,让人在炎热的夏天里有一种春天般的感觉。
我回想在去年初冬刚认识钱老师时,她那和蔼可亲的模样使人久久难以忘怀,其实,与钱惠芬老师认识,也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因为,去年初冬的一天,原吴江市委书记汝留根先生等老领导来平望莺湖开发区参观我厂,来之前汝书记告诉老干部书法班指导老师钱惠芬女士,平望有一位办企业的老朋友也喜欢书法,他多年来一直坚持着,希望钱老师一同前往给予指导,钱老师当即表示乐意前往,与钱老师一见面她就说:“作为企业主,你每天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你怎么在做好企业的同时也喜欢起书法?这真的不容易,你喜欢就要坚持,不要计较个人得失,艺术的成就一靠坚持,二靠走正道与悟性,你这种人值得交往。”
那天我还幸运地得到了钱老师当场为我创作的一幅墨宝,钱老师这幅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内容是她结合家乡的文化特色,现场临创的一首诗词,让我深深钦佩,倍感亲切,十分荣幸!她在创作时,镇定自如,一气呵成,毫不犹豫,整个过程游刃有余,飘逸洒脱,给人以酣畅淋漓的感觉,展现出书法家特有的艺术魅力。
从此,让我真正认识钱老师后,我们便有不间断的微信往来,使我对钱老师的认识与了解因此有更深一个层次。
其实,早在40年前,我生活工作的乡镇与钱老师出生并工作的桃源镇只是中间相隔了个乡镇,我当年做团工作与本镇文化站有密切联系,而钱老师18岁就因具有不一般文化艺术才华就当选了桃源镇文化站长。因此,她的大名早已在吴江各乡镇的文化界如雷贯耳。
钱惠芬老师告诉我,她真正接受书法知识教育是从31岁开始,之前仅是喜欢写字而已,虽然字写得也不错,但离书法却很遥远。钱惠芬老师31岁那年被业内领导看中,于1991年公派选送至南京艺术学院脱产3年学习,专攻书法与篆刻,并以优异的成绩出任班长和尖子生。
三十多年来,钱惠芬对书法篆刻绘画孜孜以求,先后受业于书法篆刻名家徐穆如先生和沙曼翁先生、黄惇先生门下,于篆书之基础上又习隶楷行草,还旁涉篆刻与花卉素描,2004年又往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课程班学习,难忘金开诚先生对传统文化之颂述!
钱惠芬此次在吴江文联成立40周年之际,她受邀作汇报展共计展出30余件作品,选择内容主要以草书八条屏展示《苏州诗咏》之风情,以篆刻印蜕展示吴江七大古镇之旧景,以蝇头小楷展示吴江明代女词人之情怀,还以“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大草,表达对于书法艺术之憧憬!
近年来,钱惠芬除了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外,还在苏州美术馆、吴江博物馆等举办的书法篆刻作品展以及出版的《钱惠芬书法篆刻选》,得到了专家及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冯远(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江南出才女,非常高兴有机会看到钱惠芬书法作品!钱惠芬的书法充分体现了南方书法家的隽秀,流畅和细腻的风格。同时,她有北大学习进修的这样的资历。所以在她原有的风格里又揉进了北方书法的苍劲和浑厚。作为女艺术家能写出这样生动、流畅、基本功很扎实的书法,是可喜可贺的”。
文怀沙(著名国学大师、思想家、教育家)“现代年轻人临《兰亭序》能有此神韵,很难得了”。
金开诚(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长)“钱惠芬同学在北大学习两年,无论当班长还是在学习上都非常出色,书法篆刻都很传统,在目前的书法状态下能一意孤行,一念到底地坚守传统,这很好。希望钱惠芬同学毫不动摇地继续走下去”。
华人德(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席、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州大学书法博导)“钱惠芬字有丈夫气,温润典雅,可以‘纡余款婉,吴带当风’形容”。
此次展览的开幕,江苏省书协副主席、苏州市书协主席王伟林先生亲自到场祝贺,他表示,钱惠芬主席本次展览的精品,有魏晋小楷,有明清诗词草书,有吴江大镇八大景篆刻,更有难得一见的草章等等,这些作品综合反映了钱主席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的情怀。钱主席的老师之一南艺的黄惇教授为弟子书展用心题签“漫行桃源”,很用心,也很潇洒,跟钱主席这种艺术的心智、创作的心态,包括她一路过来的人生轨迹契合得非常紧密。
钱主席是从我们苏州最偏僻的乡镇基层文化站走出来的,走到了城市中心,走到了书画创作的专业岗位上,而且靠自己意志追求游学两京(南艺和北大),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钱主席在文化战线上工作过服务过,无论是苏州办展,北大办展,就是因为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服务为民。就算退休后,她还在为吴江的文化艺术服务,从个体的爱好延展到大众,为社会做担当,身体力行。今天漫行桃源的桃源不仅仅是她的家乡桃源,也是艺术家心中的艺术桃花源,最后祝钱主席艺术青春常在,用更多的作品汇报新时代。
苏州书协原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吴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孙俊良先生在此次分享会上真情表达,钱主席的每一次展览,都展示了这一代人对书法的认识,以及这代人对书法学习的历程,跟我们现在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更专注于专业性,而我们钱主席这代人为了更好地工作,就要去学这个东西。就像我们当时为什么刻苦读书,就是为了离开穷乡僻壤争取更好的生活。书法在她退休之后越来越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话,所有的一切将会变得从容淡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今天我在展览中看到的点点滴滴的东西,垂虹会员,当时的雅集,那照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记,正是从那时候起,我们吴江书法成了那些人的责任,我记得有很多人,如孙悦良等,才有了后来我们一起参加的一个全国书法培训班,孙晓云主席也是那时请来的老师。所以说,今天钱主席的这个展览勾起了我们很多学术方面的回忆,我们对书法在吴江这片土地上,对书法的情谊越来越浓。所以还得说我们钱主席是一个有心人,给我很多的启示,如果我们所有的展览都能动之以情,用作品或以外的东西感染所有人。我也希望我们文联在今后的展览中更注重精神世界的东西,也祝贺文联芦墟山歌进入终评,也祝愿我们的文艺事业蒸蒸日上。
吴江区文联主席吴颖育深情地说,作为主办单位,我非常欢迎钱惠芬主席回娘家主办这次书法篆刻展览,我跟钱主席早在县委大院就认识,颇有渊源,后来我到了文联,对钱主席的了解就更深了,钱主席的敬业、真诚一直感染着我。先有人品,再有作品,后有作品展。今天的作品展钱主席也是前前后后精心布置,每个细微之处都凝聚着她的心血,钱主席这种坚韧坚毅刻苦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今天的展览既是钱主席艺术生涯的一次小结,也是对我们文联成立四十周年的献礼,从她展览作品的内容就可以看出,书法作品有赞美苏州的诗词,有家乡桃源的内容,篆刻作品有原七大镇八大景,用心可见一斑,给我们后辈以启示和鼓舞。
吴江书画院院长邢宗仁感慨地说,首先祝贺钱老师此次书法篆刻展览成功举办。写大草的书家不多,写大草的女书家更是凤毛麟角,钱主席就是,从篆到草,从书到画,非常专业的一条路线。钱主席一直把自己看成一个专业的科班生不断刻苦追求,引领我们前行,特别感动,是我们书画院之福。祝钱主席艺术之路永葆青春。
钱惠芬老师最后激动地说:“我虽是文化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但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吴江文化氛围特别浓郁,衷心感谢组织与娘家,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道这么大热天来参加本次展览活动,目的是请大家为我把把脉。这次回娘家的感觉真好,从去年就开始策划,到今年的创作、办展,种种细节,文联做了大量的工作。历次办展都没有这次紧张,这次的压力最大,但感觉特别享受,我经常给自己总结八个字‘自说自话,胆大妄为。’字写了那么多年,这次尝试一下画,在求师访友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的确,钱惠芬老师的书画之路在桃花源中漫行,又在桃花源中出彩,她在艺术上熔古铸今写我心的成就,让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作者:周建明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