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呈现得好,小朋友们就要把自己想象成杜丽娘,想想当时她的神态应该是怎么样的。”8月12日,由扬子晚报与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共同打造的“姑苏水磨调”昆曲暑期进阶剧目班迎来了第五日的精彩篇章。“小昆迷”们纷纷化身为杜丽娘,漫步于《牡丹亭》那细腻温婉的梦境之中,细腻地揣摩并演绎着闺门旦角色的独特身段,让古老昆曲的艺术魅力在孩子们的身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国家一级演员沈国芳老师以她特有的热情引领着这场文化之旅。首先,她带领“小昆迷”们进行了热身运动,并温习了上周所学的内容。随后,“小昆迷”们围成一圈,开始了走圆场的练习,沈老师在一旁耐心指导,不时地提醒她们保持平衡,目视前方。“好啦,小昆迷们,接下来是咱们昆曲里特别讲究的几个动作哦!首先,我们来学学怎么甩水袖。”老师边说边轻轻提起自己的水袖,手腕一转,水袖便如同流水般轻轻飘落,她笑道:“看好了,就像这样,手腕轻轻一甩,水袖就飘起来了,要柔美,但也要有力量哦!”
“小昆迷”们见状,纷纷迫不及待地按照沈老师的指导,提起自己的水袖,尝试着模仿老师的动作。虽然一开始动作不太标准,但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们逐渐找到了感觉,水袖也开始灵动地舞动起来。“对,就是这样把手腕推出去!”沈老师满意地称赞小朋友们。中场休息时,沈老师也会贴心地关照小朋友们放松身体,踮起脚尖以缓解小腿肌肉的紧张。
“小朋友们,我们要把自己想象为杜丽娘。”在沈老师的带领下,“小昆迷”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花园之中,化身为杜丽娘这一经典角色。她们轻启朱唇,吟唱着“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心无处不飞悬。”的动人词句;她们手腕轻转,扇子微颤,水袖轻舞,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少女的羞涩与柔美。沈老师还不时地穿插一些幽默的比喻,如“不要像鲁智深那样粗犷哦”,引得“小昆迷”们笑声连连,气氛更加活跃。
在这群“小昆迷”中,来自江苏淮安人民小学五年级(3)班的周刘梓涵与记者分享了自己与昆曲的故事。她自小便对中国戏曲文化情有独钟,并一直坚持学习京剧,这次能够参加“姑苏水磨调”昆曲夏令营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她表示:“通过这一周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昆曲的魅力所在,不仅提高了我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还让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和探索昆曲的魅力,让这份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实习生 严玲安 曹君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方滢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