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情系戍边哨所,聚焦屯垦实践
团队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边疆第一哨”钟槐哨所、74团戍边展览馆、格登碑、76团边境前沿维稳指挥部等地。在距离祖国边境线最近的地方,师生们学习边防知识,深刻体会兵团戍边战士们的艰辛与奉献,铸牢卫国戍边、人人有责的担当意识。
师生们深刻认识到,卫国戍边是红色基因中重要的历史传承,更是一种时代责任。他们纷纷表示将继续传承和发扬热爱祖国这一兵团精神的灵魂,为国家的安全稳定贡献青春力量。
60多年前,10多万将士脱下军装、由军转民,开启了兵团人垦荒造田、大兴水利的生产建设史。在一代代兵团人的无私奉献下,成就了今天美丽富饶的新疆。
实践团队来到78团军垦文化展厅,驻足在泛黄的照片和陈旧的工具前,聆听着讲解员讲述军垦几代人“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感人至深的艰苦故事。团队还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当地果农面对面交流,感受在党的领导下,如何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多元发展。
现场
深入调研一线,开展主题宣讲
团队慰问在天山脚下安边固疆的兵团职工和艰苦创业的牧民,与他们亲切交谈,受访者们纷纷表示“我们放牧就是巡逻,我们种地就是站岗”,他们切实践行了“既要当战斗队,又要当生产队和工作队”的光荣使命。
财经学院副院长鄢军带队对当地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提出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科技含量、拓展内地市场等措施,助力农牧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财经学院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当地农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鄢军表示。
暑期实践
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灵魂,实践团队以“弘扬和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主题,在74团、75团、78团等多地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宣传受众500余人次。活动由“国”字引申而出,干部群众们在爱国诗句的接龙中,表达对伟大祖国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的情感。通过为何必战、为何能胜、未来何为三个环节的活动,引导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关系,突出国家安全和国防事业的重要性。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师生们,在重走戍边路中了解红色资源;在屯垦实践中学习典型劳模人物;在社会调研中知国情体民情察社情......他们在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凝聚力的实践中,淬炼青春,挺膺担当。
通讯员 张明亮 张晓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