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唱、念、做、打!常熟市碧溪街道周泾村唱响最炫“文明戏”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周泾村位于常熟市碧溪街道最南端,素有碧溪“南大门”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周泾村干群齐心协力,倾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在积极提升乡村“颜值”的同时,坚定不移的提升乡村的文明“气质”和“品质”,坚持党建引领,努力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抓手,练好“唱念做打”基本功,唱响时代“文明戏”,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铸就乡风民风美、文化生活美的和风细雨、景致如画的臻美周泾。

“唱”响主旋律,春风化雨扬正气

周泾村紧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在村民健身游园、绿化区域铺设景观小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在生活场景中,使村民在休闲娱乐间耳濡目染,激扬奋进力量;同时链接区域资源,邀请苏州市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名师、常熟市委党校专业讲师、“碧溪有约”宣讲志愿者等打造“授课团队”,探索建立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基层理论宣讲矩阵,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让催人奋进的主旋律更加响亮,激发社会正能量;其次,组建“嫂当家”志愿宣讲服务队,采取讲故事、拉家常、话变迁等多种形式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将党的政策、民生工程等内容融入其中,通俗易懂,“土味十足”,“群众听得懂,记得牢,愿参与”,形成了“百姓说、百姓听、百姓乐”的浓厚氛围。

农家书屋是农村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和重要载体,周泾村以农家书屋为依托,定期举办各式文化活动,例如举办““阅”见二十大 学新知乐在其中”“书香与梦想齐飞 悦读与护苗相伴”“四月清明展新风 不负春风读书时——“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阅读活动 ”“阅享当夏·快乐成长——暑期“书式”夏令营”等全民阅读活动20余场;定期放映主旋律电影,举办红色故事分享会、读书会等。一系列形式新颖、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书屋活动,汇聚了人气、振奋了心气、增强了文明乡风的底气。

“念”好三字经,情理法相宜树新风

周泾村活用“法”字经,找准法治宣传与文明实践融合发展的“切入点”,一方面组织村法律顾问、调解主任、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等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提供房产、养老、遗嘱等法律咨询服务,实现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咨询和服务;另一方面依托文明实践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五四青年节”“敬老月”等时间结点,组织普法志愿者开展“一月一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如组织普法志愿者走村入户开展线下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援助,发放法律援助宣传折页;邀请村法律顾问进村开展防诈骗法律知识讲座等,营造浓厚的普法宣传氛围。同时,依托村民矛盾调解制度的基本功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解忧小站”,坚持定岗定责与志愿参与双轨并行,班子成员担任“解忧小站”站长,吸纳有威望、有专长的乡贤居中调节,当好老娘舅,与民分忧、为民解忧,并通过设立“信访小站”,开门迎客,主动了解群众诉求,维护本村和谐稳定的乡风民情,通过善用“理”字经,“解忧小站”“信访小站”让村民多个说理地儿,疏导了群众堵心事,擦亮了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的鲜明底色。远亲不如近邻,和睦的邻里关系是村民安居乐业的“柔性支撑”,为此周泾村巧用“情”字经,成立“嫂当家”关爱帮扶团队,通过养老互助、贫困帮扶、入户走访等多元结对帮扶模式,进一步增进邻里感情、促进睦邻友好,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彰显周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广度、厚度与深度。

“做”好贴心人,服务群众零距离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周泾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大力整合辖区资源,全力打造“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圈”,把无形的文明“送”到群众家门口,“种”进百姓心里头,让文明实践如静水深流浸润百姓心田。通过创造性打造老街小巷“心愿墙”,将民意征集点建到群众家门口,畅通民意反馈渠道,点亮群众微心愿;每月定期开展便民微服务内容包含了配钥匙、义剪、磨刀、健康义诊等,满足了村民就近及时“小修小补”的需求;为缓解暑期父母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子女的“看护难”压力,切实减轻家长负担,村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青少年暑托班,引导和帮助辖区青少年度过了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打”造新风尚,移风易俗润人心

周泾村因地制宜,妙用移风易俗“加减乘除”法,充分利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入户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开展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宣讲,向群众讲深讲透政策,让移风易俗成为群众自觉。用好传统节日等有利时机,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融入“文明祭祀”“倡导新婚俗”等内容,提升宣传的趣味性,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切实发挥“加法”作用,形成“加倍效应”;同时,将移风易俗融入村“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机制积分考核办法,引导村民做“婚事新办”的推动者、“丧事简办”的引领者,催生移风易俗新动力,为大操大办做“减”法;其次,发挥“乘”数效应,常态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儿媳、好公婆、好妯娌”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引导村民见贤思齐,用身边的事教育和影响身边人,提高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自觉性;通过常态开展“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培育践行主流价值”等主题宣讲活动,引导大家自觉养成反对餐饮浪费、铺张奢侈的习惯,教育引导村民主动“除”去陋习、破除封建迷信,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文明新风尚在乡村的大街小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碧溪街道周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目标,练就“唱念做打”真功夫,推动文明实践见实效。下阶段,周泾村将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总结、持续提升,搭建志愿服务连心桥,奏响文明实践大合唱,让村民群众从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王菲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