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我国新增3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其中乌海“植物庞贝城”由南京科学家发现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记者9月3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日前公布,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为内蒙古乌海市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和桂林喀斯特。3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的“中国3家地质遗产地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现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陈伟海等三家地质遗产地提案人分别介绍了各自地质遗产地的情况。其中,内蒙古乌海市那座2.98亿年的热带雨林“植物庞贝城”,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军带队发现的。

“长得好看”就能入选地质遗产地名录吗?

“不是说一个景点好看,它就能入选。”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址遗址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建平说,地质遗产是忠实记录地球46亿年演化历史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料。拥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地质过程的关键区域,可作为全球对比标准,或在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中意义非凡的地点,代表该地质遗产具有国际最高地学价值和研究水平,并得到有效保护。“这次我国3个地质遗产地此次入选,表明其科学价值和研究水平得到国际学术界一致认可,目前的保护状况也受到国际社会肯定。”张建平说。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是经全球17个国际组织的700多名专家提名、全球地学领域顶级专家评选,并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最终认定。


目前,我国已有10个地质遗产地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中国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的7处地质遗产地包括: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和‘金钉子’”、世界地质公园“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云南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云南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珠峰奥陶纪岩石”等。

“植物庞贝城”是座什么城?

本世纪初,大规模的露天采矿掘开了封存已久的地层。恰在此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军带领团队来到乌达煤田,手起锤落、岩石碎裂,大量植物化石重见天日。

王军和他的团队发现,一般化石中的植物都是躺着的,但是,乌达的化石是“站着”的。“很密集,每隔三五米就有一棵直立的植物树干。”我们开始怀疑,这里很可能像庞贝古城一样瞬间被埋入地下,“凝固”起来。也就是说,2.98亿年前,在乌海市乌达区西北方忽然发生了一场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厚厚的火山灰飘到了这片森林里,所有的树木瞬间被封住了,盛极一时的森林王国就此终结。这一切,和1713年考古学家在意大利发现的古罗马庞贝城的遭遇极其相似。

站在乌海“植物庞贝城”内,很多科学家用“震撼”二字形容。“植物庞贝城”是世界上成煤植物群标本数量最大的收藏宝库,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远古森林。通过对“植物庞贝城”的研究,我们对于“煤是由什么植物形成的”这个问题能有更加清楚地认识——它不仅能够直观地说明形成煤的植物个体的外观形态,而且能够展示最大面积的远古成煤沼泽森林的实际面貌。此外,“植物庞贝城”更是一个翻页类(前裸子植物)化石宝库,植被由石松类、有节类、瓢叶类、蕨类、原始松柏类、苏铁类等植物类群组成。火山灰避免了动植物腐烂或被其他生物体吞噬,森林群落结构保存完美。“目前,全球发现的动物化石埋藏点有5000多个,但是公认的‘植物庞贝城’只有5个。这里是唯一一个处于二叠纪的,准确地说是处于石炭纪与二叠纪之交。”王军说。

“这样的‘植物庞贝城’造不出来,也不可再生,没有了就没有了。”开采还是保护,这个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现在乌海处在产业转型的时期,需要更早地做准备。我们也期待将来国内能够新增一个大的国家级地质公园。

自贡和桂林又有哪些特色?

据介绍,位于四川的“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是一处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遗址,占地约7万平方米,于1972年首次发现。此后这里建立起了亚洲和国内首个专题恐龙博物馆——今天的自贡恐龙博物馆。到目前为止,在这里已经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化石。其中,已鉴定出26属29种,包括蜥脚类、剑龙类、鱼类、两栖类、龟类、鳄类等,组成了中侏罗世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落。这处地质遗产地填补了恐龙进化史上的空白,并为从各个方面研究恐龙及与其他脊椎类动物的关系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本。

位于广西的“桂林喀斯特”是大陆型塔状岩溶的典型代表,是华南地区岩溶演化末期的地貌展现。桂林喀斯特位于南岭构造带中部,以秀美漓江及其支流周边的塔状及锥状岩溶地貌为主要特征,同时发育有许多洞穴。受古生代构造运动的影响,桂林喀斯特形成了独特的岩溶发育盆地。温暖湿润的气候及充沛的降雨等因素,共同促进了岩溶发育。第四纪以来,该地区的差异性构造抬升塑造了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是全球岩溶研究的重要参考。

实习生 徐菲娅

剪辑 汤清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