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儿科、妇科等科室一般是妇幼保健院的传统强项。“新的院区给了我们新的契机,去立足我们强势专科,同时精心打造综合内外科,以满足女性群体的特殊需求。”沈嵘介绍,“在传统强项基础上,我们针对女性高发疾病如甲状腺、乳腺疾病,增设普外科,提升急救和产科并发症处理能力,设立综合内科、重症医学科、血液净化中心等,为女性提供全方位健康保障。”
记者从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获悉,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水平妇幼保健院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推动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建成国内一流、省内示范的高水平妇幼保健院。
智能化精细化服务,守护“最柔软”的群体
此外,智慧赋能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将给患者带来更方便快捷的就诊。利用信息化技术,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丁家庄院区推出全国首家“院内精准转诊转介”服务,构建保健科室与临床科室的转介以及临床各专业科室之间的转诊网络。“‘一站式’院内转诊转介解决多科就诊需求,成功‘破壁’科室与专业的条框,直接为就诊者预约其所需进一步诊疗的科室门诊号,高效且便捷。”沈嵘介绍,转诊转介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专家资源使用率,还满足了更多疑难重症患者的就诊需要。
记者探访时还发现,丁家庄院区产房的智慧化产床支持自由调整分娩体位,特色分娩凳可帮助产妇顺重力分娩,加快分娩进程;母婴心电监护仪器可将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心站,方便医护人员察看;新设置的气动物流传输系统,输入相应科室编码即可快速传输标本和药物。
迎接新生命呱呱坠地,新手爸妈们总希望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苏州市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科重点关注出生28天内的新生宝宝。
在人们印象中,高危新生儿通常需单独住院,父母、长辈只能在每天探视时匆匆瞧一眼。苏州市妇幼保健院新设了6间新生儿家庭化病房,在这里,父母可以24小时陪伴在新生儿身边,实施亲子“袋鼠式护理”,陪同孩子“闯关渡险”。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患儿恢复、生长发育,更有利于培养亲子情感,减少分离焦虑。
“所转院”提升基层优生优育服务能力
“所谓‘所转院’,即由妇幼保健所转设成为妇幼保健院,在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住院病床,开展产科住院分娩、妇科及儿科等临床医疗服务,为妇女儿童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如何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是摆在妇幼健康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考题。推进“所转院”建设,建设科室齐全、功能完善、流程合理、能独立运营的县级妇幼保健院,是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的破题之策。
截至目前,全省59家50万人口以上县(市、涉农区)中,已建成县级妇幼保健院40家,建成率达到67.8%。 92%的二级及以下妇幼保健机构聚焦孕产妇、儿童、妇女三大重点服务对象,规范设置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和妇女保健部等业务部门,有序整合医疗与保健业务,为妇女儿童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记者获悉,2024年我省首次将“县级妇幼保健院建设”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予以推进。同时,自2020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所转院”建设,根据各家床位设置数量和建设模式,给予“所转院”的机构一次性奖补经费。
补齐服务能力短板,依托省妇幼保健院、南京鼓楼医院等省级救治指导中心,江苏面向新建成的县级妇幼保健院,实行分片包干、对口帮扶,全力保障母婴安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通过技术指导、双向转诊、人才培养等措施,提升新建妇幼保健院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
以实施妇幼健康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抓手,江苏各级妇幼保健院积极履行辖区内妇幼健康管理职责,着力提升妇女儿童健康管理水平。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45/10万、1.86‰,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全省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在全国率先通过国家级评估;全省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90%以上的高位水平,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婚前医学检查率等工作指标,均远高于国家提出的工作目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