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爷”是中国地方传统手工艺品,百姓供奉“兔儿爷”的习俗源自明代。随着历史传承,“兔儿爷”逐渐转化成一个文化图腾,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首先向居民们介绍“兔儿爷”的历史渊源和相关知识,让大家对“兔儿爷”的样式、种类、纹样花式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接着,为大家讲解了“兔儿爷”在今天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内涵,并附上纹样参考,让居民们领略到小小的“兔儿爷”中所含有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制作环节,居民们在老师和工作人员的示范下,运用毛笔进行颜色搭配,自行设计“兔儿爷”身上的服装,自由涂绘。有参考传统纹样进行模仿改造的,也有结合自己审美进行样式创新的。经过一番努力,一只只独具匠心、灵动活泼的“兔儿爷”便呈现在大家眼前。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大家不仅亲手制作,还会在制作过程中互相交流各自对“兔儿爷”的理解和祈愿。最后,大家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拿起自己制作的“兔儿爷”拍照合影。
此次活动不仅让居民们体验到了手工艺的乐趣,还在交流中分享了各自的生活经验,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之美。居民笔下绘就的不仅是“兔儿爷”身上的衣服,更是多彩的社区生活。活动大大丰富了辖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通讯员 龚志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