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紫金文化艺术节是人民的节日,艺术的盛会,新创剧目板块也历来是紫金文化艺术节舞台剧目演出中最受瞩目的板块之一,新创剧目中展现着我省舞台艺术的新生力量,反映着时代的新风,贴地飞行唱响时代强音,在今年紫金新创剧目的舞台上闪耀着榜样的力量。
让榜样走进舞剧话剧柳琴戏……
榜样是时代精神的标杆,每一个榜样人物的背后都有一段坚守奉献、勇于担当的感人故事,要传递榜样精神,奋进时代力量,一部精彩绝伦的戏剧作品再合适不过了。今年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中多部剧目是以真实的榜样人物为原型,将真实人物的真实事迹进行创造性戏剧化的改变,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从而诠释榜样人物身上的时代精神。
着眼当下,舞剧《10909》将创作的目光聚焦于江苏无锡的中国船舶七〇二所三代科研工作者们身上,以我国自主研发“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创造10909米的载人深潜新纪录的过程为题材,通过舞蹈语汇与舞台科技手段的艺术结合,生动再现“奋斗者”号研制并成功海试的场景。回顾过往,锡剧《太湖春早》热情讴歌改革先驱,生动再现在全国改革开放方兴未艾之际,基层干部叶立新不惧质疑,推动“一包三改”政策,力挽狂澜将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扭亏为盈,书写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奇迹。
看见身边,话剧《邮差》和柳琴戏《杜长胜》关注的都是身边的榜样力量。话剧《邮差》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泰兴邮政公司江平路邮政支局局长何健忠为原型,浓缩式地展现这一人物的辉光和多面性,巧妙设置了杨根思战士与剧中角色何忠的跨时空对话,串联起来了“过去”与“当下”,歌颂平凡人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柳琴戏《杜长胜》以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杜长胜的事迹为原型,杜长胜是睢宁县的一位普通老人,2010年和2011年,他的大儿子、大儿媳先后遭遇意外事故身亡,留下330多万元债务。时年70多岁的杜长胜老人承诺:“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这些账还了!”为了尽快还清债务,杜长胜辛苦打工、卖房、卖厂,还把事故赔偿金和拆迁补偿款都用来还债。老人用3年多时间,终于还清了330多万元债务,他的事迹感动了不少人,柳琴戏《杜长胜》在舞台再现了这位有血有肉、情感充沛的道德模范形象,传扬杜长胜的诚信精神。
在舞台上,观众们为一波三折的剧情而屏息凝神,为角色的悲欢离合而长吁短叹,更为主人公的精神所折服,心生敬仰,这是舞台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用艺术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真实写照。
让艺术映照乡村振兴等时代故事
在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的路上,舞台艺术如同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既能映照出岁月的沧桑变迁,也能折射出时代的辉煌成就,它是一种力量的凝聚,一种情感的宣泄。舞台艺术宛如时代的号角,在美好时代中奏响华彩乐章。舞者用灵动身姿、演员以饱满情感、歌手靠激昂嗓音,为这个时代的蓬勃发展、多元包容、科技创新尽情歌唱。舞台上演绎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时代的缩影,每一种艺术表达都传递着时代的活力与希望。
木偶剧《东方白鹳》和音乐剧《归》都着眼于生态多样性保护,在《东方白鹳》我们看到了东方白鹳和人类一起双向奔赴,一群人偶角色唱出心中的歌声,诗意的语言直击人心。音乐剧《归》奏响人鹤共鸣的天地交响,观众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感受生命的坚韧,为湿地守护者保护失群丹顶鹤的故事动容,思考人要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现代淮海戏《板凳姐上任》将乡村基层治理的家长里短搬上舞台,在载歌载舞中道出乡村振兴中基层干部的坚守与生活的酸甜苦辣,同样以乡村振兴、乡村基层治理为主题的还有淮剧《我家住在渔歌村》,既呈现了基层工作推进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也展现了乡村改造中坚守非遗文化的基层文化人朴素的信仰与坚持,这部轻喜剧作品着力表现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群众对精神富有的追求。黄梅戏《郎对花姐对花》舞起龙虾兴村庄,也唱响乡村振兴旋律,这出融合了现代元素的黄梅戏,以乡村振兴为背景,讲述盱眙乡村的振兴道路,谱写质朴、鲜活的乡村赞歌,以其深厚的乡土情怀与创新精神,将盱村这片苏北土地的独特文化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舞台之上。这部戏既是对乡村振兴这一主题的生动诠释,也是盱眙县黄梅剧团在黄梅戏现代化创新探索实践中的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
今年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里还有许多令人动容的时代强音,越剧《风梅图》将廉洁奉公搬上戏曲舞台,扬剧《子胥过江》把家喻户晓的伍子胥传说进行现代化演绎,唱出一首忠义之歌。
在紫金的舞台上不仅有艺术的魅力,还将时代的故事娓娓道来,将时代的精神发扬光大,在舞台的旋律与光影中我们与时代同频共振,感受美好时代的脉搏,相信时代将继续奏响激昂的乐章,为更辉煌的未来纵情放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王菲
编辑 : 孙燕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