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本剧讲述了大盂鼎、大克鼎历经坎坷,传到苏州潘氏族人潘祖念之手。潘祖念为护双鼎,致仕返苏。可叹潘门香烟寥落,祖念独子家裕身染沉疴。医家闺秀丁素珍为救知音,自愿冲喜,与家裕成亲。新婚之夜,苏州驻防都督贾大帅风闻潘家藏有宝鼎,拘押家裕,逼诈宝鼎。为护宝鼎,家裕自戕。素珍殉情,幸被救下。潘祖念感佩素珍贞烈,重托宝鼎,并赐名潘达于。
抗战期间,潘达于将宝鼎秘藏地下。日寇索鼎不得,砍杀达于养子大毛。连遭丧夫失子之殇的潘达于,被困潘府,时而清醒时而恍惚,在园中游游荡荡,倏忽便是十二年。十二年前潜伏日军、暗中保过潘达于的翻译官白正,以国民党中统特工的身份再度索鼎并挖出了宝鼎。正当白正欲将宝鼎运往台湾之际,解放军循枪声而至,擒获白正,归还宝鼎。目睹新中国之国运昌隆、国泰民安,潘达于代表潘氏一族,毅然将大盂鼎、大克鼎无偿捐献给国家。
该剧以1923年至2007年84年间中华民族历经的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这段历史为背景,以潘府一族保鼎护鼎捐鼎为主要素材,将中华民族护卫国家千年文脉之群体精神,集中于剧中女主角潘达于一身,描绘展示华夏子孙对文化筑国的坚定信仰。
剧种简介:
苏剧前称“苏滩”,原名南词或对白南词,由南词、昆曲、花鼓滩簧合流衍变而成,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和昆曲、苏州评弹并称为苏州艺坛“三朵花”,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苏滩剧目分为“前滩”、“后滩”两大类,“前滩”的演唱剧目出自昆剧传奇,内容略加改编,以南词曲调演唱,即把昆曲典雅的词句通俗化。“后滩”曲目大多改编与创作自滩簧对子戏或民间说唱,内容大都表演市民生活,诙谐、滑稽通俗。
苏滩曲调以“太平调”最为常用,其曲调清丽婉转、柔美典雅、富有变化,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情。苏滩的表演形式,为艺人素衣围桌座唱的代言体戏文,既有别于宣叙体曲词的曲艺也有别于舞台表演的戏曲,是苏州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表演形式。
精彩亮点:
全剧时间跨度80年,共有六场,分别选取了达于嫁入潘府、军阀诈鼎、日寇逼鼎、军统索鼎、无私捐鼎等几件事,用块状简介交代的方式将女主潘达于识鼎守鼎护鼎的一生勾连起来。
80载的纷纷扰扰,岂是短短2个小时能够穷尽。为了避免冗长枯燥的讲述,主创们巧妙地采用了蒙太奇的手法:窗格移换之中,老年潘达于与丁素珍(青年潘达于)无数次同台对话;虚实转变之间,相隔几十年的时空交叠在一起,形成一种巧妙的“平行叙述”。一问一答,一叙一述,潘达于从伤痛、怨恨到释怀、彻悟的心境变化不言自明。
苏剧《国鼎魂》既具有传统戏曲的典雅和质朴,又不失现代戏的张力与宏大,这一特质得益于其独特的唱腔设计。苏剧作为与昆曲双花并蒂的剧种,长久以来受困于其表现力有限的声腔,施展不开“拳脚”。因此,负责《国鼎魂》唱腔设计的周友良在创作时,一度放弃了套用传统的唱腔,而是采用童谣音调以及太平调、南方调清版的音调来创腔。唱段在强弱、速度变化上非常丰富,加以各种板式的运用,既创新了苏剧单一的唱腔,又保留了它的韵味,令原本平淡的苏剧唱腔更具现代性。有张有弛,轻重缓急间观众很快就被代入到情节中。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二度梅”获得者、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主任王芳在本剧中饰演青年、中年、老年三个时期的潘达于。从桃李年华演绎到耄耋之年,这对于任何一位戏曲演员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不仅在外形和肢体动作上有所不同,更是在声调和唱法拿捏上有着极其细腻的差异。王芳说:“《国鼎魂》在舞台上呈现的时间跨度是80年,而我演了这其中的60年。年龄上的跨度满足了我作为演员想面对的一种挑战。”
《国鼎魂》所宣扬的不仅仅在于表面的传奇身世、捐宝的无私精神,也不只是在于临危不惧的民族气节,而是题材背后所蕴含隽永的文化传统,也即文物收藏中所体现出文明古国一以贯之的重礼崇文、守护文脉的精神,更是大力颂扬“国脉文脉相牵,国运文运相连”的民族精神。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2024紫金文化艺术节9月开幕。艺术节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宗旨,设置开闭幕演出、新创剧目会演、舞台艺术作品展览、优秀艺术作品展览、“艺动青春”江苏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示、紫金小剧场剧目展演、大学生戏剧展演、群众文化活动等板块,涵盖戏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民间工艺、群众文艺等多类别超百场活动。
其中,18部新创剧目会演、10部优秀剧目作品展演、3部优秀音乐作品展演在省内主流媒体进行全程直播。
来源:我苏客户端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