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赣榆“土”苹果 北纬35℃的甜蜜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10月10日,在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镇的果园里,当地晚熟苹果开始忙着采摘。果农们采用传统种植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保持苹果的原始风味。

果农在分拣苹果

果农在分拣苹果

果农在采摘苹果

每年的霜降前后是晚熟富士苹果的盛果期,这些苹果虽然外表粗糙,但口感甜美,被称为“老苹果”、“土苹果”。尽管果实外观朴素,但其自然色泽和香甜口感的口碑,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石桥镇位于北纬35°海岸线,种植园常年沐浴海风,主要种植红富士、嘎啦、乔纳金等品种。种植面积1700亩,今年亩产6000斤,总产量超过1000万斤,产值约3500万元。每亩成本约2600元,亩产值约20000元,同比去年亩产5500斤增产约500斤,使果农收入增加10—15%。如今,这片果园不仅带来了丰收,更为当地提供1000余人就业,小苹果俨然成为大产业,与村民共赴“致富路”。

土苹果上市了

赣榆土苹果

“我家种植了20亩,今年的果实个头大,亩产在5000斤左右,目前市场价格稳定,预计收成要好于往年。”石桥镇龙头村果农王行标一边忙着采摘苹果,一边向前来采摘的市民介绍说,别看果子看起来土,但个头大、口感好、甜度高、水分足,他自信地让大伙先尝一尝,验证果实品质。

“我是专门从市区过来的,每年我都会和小伙伴们一起过来摘这个果园里的苹果,这边的苹果虽然长相不是很好看,但却很好吃,每次我都会多摘些,回去带给亲戚朋友品尝。”市民邵女士表示,“果园这种原生态的种植方式,让我们品尝到自然、健康的果实。”

果农在采摘苹果

果农脸上洋溢幸福的喜悦

在石桥镇,像王行标这样的果农还有很多。他们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培育出品质上乘的苹果。除了本地市民,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品尝这颗“土”苹果的味道。

果农在采摘苹果

随着石桥苹果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广这一特色农产品,并通过电商、物流将其苹果品牌销往全国各地,为当地果农带来更多收入。

近年来,赣榆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通讯员 李大君 张南宁 邵丹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孙燕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