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焦尾琴,跻身网红打卡点
溧阳市博物馆位于风景优美的燕湖公园湖畔,博物馆建筑设计以东汉时期蔡邕在溧阳制作的焦尾琴为原型,造型优美独特。溧阳博物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面部分采用钢筋和泥土构建,创造出有机的形态和起伏的山体,营造出一种开放自由的氛围。山体建筑外表皮受光处种植了冬草和夏草。春夏时节,博物馆远远望去,“天然外套”青翠欲滴,勃发盎然生机;秋冬时节,这件“天然外套”便立刻转换颜色,展现不一样的面貌。
上部建筑中挖空的水滴形天井成为造型一大亮点,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一睹风采,天井也因此成了溧阳网红打卡点之一。站在天井底部抬头仰望,只见光线一缕缕洒下,博物馆内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宫崎骏漫画中的场景,魔幻又有童话气息。
溧阳市博物馆基本陈列“4500万年前中始新世中华曙猿”“千秋金濑话溧阳”和“濑水风情和建国时期”展示了溧阳地区独特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进入博物馆,浩如烟海般的文物典藏如一幅卷轴在游客面前展开,尽显溧阳千年文脉的华美篇章。从中华曙猿古生物群化石,到商周时期吴越文明的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从秦汉时期玉器、铜器、漆器、釉陶器,到两宋时期的金银器、漆器、瓷器;从120多块明重刻淳化阁帖石刻在展示柜里整齐排列,到民国码头街上老字号门面,这一件件展品,一个个场景,无不体现着溧阳悠久深厚的文化历史。
最小藏品“春秋金瓜子”背后古风长存
记者注意到,一件“春秋金瓜子”的堪称最小藏品,需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楚。据讲解员介绍,春秋金瓜子是国家三级文物,长0.9厘米,宽0.6厘米,高0.3厘米,重1.7克。它是1975年冬天疏浚、开挖溧阳中河时,由旧县农民在水利工地捡到上交。这件珍贵文物的背后,是一个在溧阳家喻户晓的史贞女的故事。
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司马迁惜墨如金,东汉《越绝书》、《吴越春秋》则记载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春秋末期,楚平王轻信谗言,冤杀了伍子胥的父兄。伍子胥逃往吴国。他在途经濑水的时候,又累又饿,正好遇到一位女子在江边浣纱。伍子胥向她乞食。浣纱女子就把浣纱用的浆糊让他吃了。伍子胥临别时,再三告诫她不要讲出他到过这里。为了使伍子胥放心离开,女子当即抱起江边的一块石头投江自尽。伍子胥感伤不已,咬破指头,在石头上写下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后来,伍子胥伐楚成功,报了杀父兄大仇。在返回吴国的途中,他来到中江边女子投江处,把三斗三升金瓜子洒在江水之中。伍子胥还在女子投江处和家所在的上吴村,建祠报恩,并在她墓地所在的木杓兜村修墓建祠。
一千多年后,唐代大诗人李白两次到溧阳,诗文中都重点提到史贞女。第一次是在天宝六年(747)来溧阳,在《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一诗中说:“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第二次是天宝十五年(756)年,李白再次来到溧阳,写下《濑水上古贞义女碑铭并序》,完整叙述了史贞女的生平事迹,称赞史贞女“卓绝千古,声凌浮云”,文字内容由李白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抄录。此碑经历代辗转重刻,至今保存在宜兴周王庙。此后,历朝历代都有官宦名人吟诗赞颂史贞女。
民间流传,从南渡到旧县一带,屡次有人拾得金瓜子。1992年《溧阳县志》记载:“1925年,庆丰圩木杓兜一农民锄桑地得金瓜子一粒,据传这是伍子胥酬报史贞女的投金。”溧阳市博物馆的这粒金瓜子是旧县出土的,目前仅知金瓜子形状的出土文物,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折射了溧阳先民舍生取义、信义长存的古风,为溧阳历史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凭啥吸引游客?
今年游客突破60万人次
据溧阳市博物馆馆长董珊珊介绍,溧阳博物馆自2019年11月2日正式免费对外开放,今年前来参观的游客已经突破60万人次。这对博物馆释放综合功能提出更高要求,“一盏灯坏了都会引起大家的不便,所以这就考验我们工作要做到位。”为了更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拓宽溧阳市博物馆的影响力,近年来他们不断挖掘、研究溧阳文化名人和考古新发现,开展如“姜丹书、董丹东、陈晓楠等溧阳名人的书画文献展”“濑水汤汤溧阳考古展”等一系列具有溧阳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展览,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探索”,来展示文化魅力。同时他们开展各类社教以及志愿者活动,比如探寻金濑系列的阁贴之旅、太白之旅、信义之旅等研学活动,让观众在活动中了解传承溧阳的传统文化,很受大家的欢迎。
今年8月,溧阳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未来还将强化基础工作,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持续强化文物保护和宣传力度,不断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陈列展览、学术研讨、公众互动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溧阳市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