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导嘉宾环节,中科院空天院孙显介绍了“空天·灵眸3.0”,采用了中科院空天院研究员付琨提出的基础模型加下游任务的创新思路,与2.0相比显著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并提升了检测精度。他认为,遥感大模型在实际业务应用中已展现出显著的潜力,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应用的边界。南大霍静强调大模型需与人类价值观对齐并设定评估标准。未来飞机工业蒋中华表示,低空经济技术应重点构建数字底座,优先发展三维地图、航路规划和气象保障,确保低空飞行安全。
在思辨环节中,关于“空天大模型落地面临的核心挑战”,南理工肖亮认为复杂环境是导致数据多样性和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空天院孙显指出根据当前的实践经验,数据高质与否直接影响大模型效。关于“技术演进路径”,东南吴天星认为取决于技术的能力边界及任务评估体系;东南杨旭提出多小模型并行与大模型统筹管理的技术路径;南理工肖亮强调边缘智能在未来的重要性;南工程张嘉超预测多任务协同是演进方式。关于“如何赋能低空经济”,南信大万发雨指出气象大模型对低空经济至关重要;东南单冯强调了结合大模型后无人机在扩大巡检范围、应急定位及构建数字孪生城市等方面的优势;南信大姚望强调精准空域管理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涉及实时监控、有效调度、提高空域使用效率及安全性。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得益于创新和政策的双轮推动,空天大模型有望为空天信息及低空经济领域注入更高效、更安全的增长动力。希望本次会议能促进各方携手,共同推动行业稳健发展。
通讯员 孙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