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医学生大比武能有多拼?不仅要会缝鸭蛋膜,高科技也要用得溜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医学生的手要练得多稳?要能挑战“缝鸭蛋膜”!11月19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届暨江苏省高等学校医药教育研究会研究生技能邀请赛在南医大江宁校区火热开赛。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获悉,本届竞赛不仅考题创新,还有不少“高科技”助力。

挑战高难度,在鸭蛋膜上缝合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大赛邀请了省内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8所兄弟院校组队参赛,与南京医科大学31家二级培养单位组建的26支队伍一道,共计136位全日制临床专硕研究生同学同台竞技。

本次大赛分为内科组、外科组两大赛道,赛事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记者注意到,无论内科还是外科,每一队都要走完6站考核,每站限时8分钟,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医患沟通、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内科/外科操作和急诊操作。其中,外科操作考察的“缝合鸭蛋膜”让在一旁“观战”的记者屏住了呼吸。

这道考题是这样的,赛前,志愿者会轻轻剥掉蛋壳,留下薄薄的蛋膜,并在蛋膜上画一个圈以示操作范围。比赛中,参赛选手要先把蛋膜上的圈划开,再用临床上的缝合手法把蛋膜缝起来。比赛总裁判长、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诊断教研室主任许迪表示,“鸭蛋膜非常薄,缝的时候要非常细心,手稍微抖一下就可能缝不上去,对学生的基本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高科技上阵,还原真实临床场景

本届大赛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比赛操作和观赛体验做到了科技化创新。南医大教学管理处教学资源管理科科长王宁向记者介绍,在考务信息化上,学校做到了全流程和数据系统覆盖,观众在大屏上就可以看到实时的比赛战况;在技能操作上,学校启用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诊疗技术手段。

“比如,学生练习气管插管的时候,以前老师无法用肉眼判断是否插到了准确的位置。现在,我们有了‘气管插管虚拟仿真课程’。”王宁告诉记者,“学生在模拟人上练习的时候,通过感应器就可以看到模拟人的内部,从而判断是否插在了正确的位置上。还有动作捕捉技术对心肺复苏的规范化操作也有很大帮助。”

南医大2022级外科学专硕于孟池在比赛中第一次用到了虚拟腔镜来进行胆囊切除。“虚拟腔镜能够模拟出真实的腹腔镜手术场景,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腹腔镜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南医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冯锋表示,学校于2009年探索分类培养,成为江苏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并将临床技能实践贯穿于招生、培养、毕业全过程。在培养过程中,学校通过常态化组织临床专硕研究生导师培训,构建合理、科学、规范的导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体现专业学位发展特色的培养方案,推进课程设置与专业技术能力考核的有机衔接。

通讯员 田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见习记者 刘梦琦

视频 李想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