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的柿子树陪伴着孩子度过温暖的春天、灿烂的夏天。秋风起,圆滚滚的小柿子挂满了枝头,小朋友们对柿子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怎么能摘到小柿子呢?小朋友们从班级中寻找不同的采摘工具,分成了徒手采摘组、剪刀采摘组、爬梯采摘组,开启了摘柿子之旅。
面对长在高处的小柿子,光爬梯子也摘不到,有什么采摘的好办法呢?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进行了采摘方法的调查,并决定制作采摘“神器”协助柿子采摘。小朋友从班级中收集了塑料瓶、竹竿、线绳等,他们在瓶子上画出适合的洞口,老师帮助他们剪出洞的形状,用线绳将塑料瓶与竹竿进行连接,采摘“神器”就制作完成了!
小朋友们兴奋地带着“神器”再一次进行了采摘。采摘期间,他们发现了“神器”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调整洞口大小、加固连接方式等方法进一步改进“神器”。随着小朋友的不断尝试,高处的小柿子也被摘了下来,大家收获满满!
在幼儿园这么多的柿子树中,究竟哪一棵树上结的柿子最多呢?小朋友们将摘下的柿子进行了分类,通过小组分工,有的人数数,有的人记录数据,有的人监督,共同清点统计柿子的数量,选出今年的柿子产量之王,并为它戴上了“荣誉勋章”。
面对摘下的小柿子,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柿子的味道。“柿子有点甜,可是舌头和牙齿好难受呀。”小朋友们发现,刚摘下的柿子还有点发涩,并不能直接品尝。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观看视频,小朋友们了解到,还未成熟的柿子内含有大量的鞣酸,这种物质会导致柿子发涩,需要对柿子进行催熟,减少涩味。
小朋友们还从视频中了解了不同的催熟方法,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成了太阳照射组、温水浸泡组、水果催熟组、戳洞催熟组等进行柿子催熟的实验。
催熟小柿子需要多久呢?小朋友们每天利用空余时间跟踪观察柿子,并记录下了柿子的变化过程。一周之后,太阳照射组的小柿子率先变软变黄,小朋友们终于品尝到了甜甜的小柿子。
开发区实验幼儿园朱凤园长表示,在本次的活动中,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不断调整采摘的方法,制作采摘工具,同时运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统计柿子数量,记录柿子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幼儿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了形象思维,思维逻辑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