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投资兴业新热地,奏响迎商引商“前奏曲”
新凤鸣碳纤维项目地块上,工人们各司其职,路面清障、土方回填、场地平整、垃圾清运、绿化整治……
“接到任务后,我们依托各村力量,分片区开展征地搬迁工作。工人们每天加班加点、抢抓工期,地块上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就是为了让重特大项目早日落户我区,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马乃国介绍。
近年来,新渡口街道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以服务保障全区重特大项目落户为头版头条,持续深化“四最”营商环境建设,建立“抓管带”保障机制,全力全速推进项目用地征地,保障一批批10亿元、百亿元项目顺利落户。从仅用77天完成中天钢帘线项目涉及的266户民房、1061亩土地征收工作,到今年以来完成近1200亩亿元以上项目地块征收,再到2000余亩储备地块的加速推进,“新渡速度”仍在不断刷新。
“地”有保障,企有所盼。2021年,在台企有着工作多年经验的董加银,毅然放弃高管职位,选择回乡创业,创办淮安永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电容器等产品生产。在企业扩大营收的同时,董加银还利用自己区人大代表身份,建立助企纾困工作室,组织人大代表赴16家企业开展问题调研,解决企业用工、用电、厂房维修等诉求56件,帮助企业融资近2000万元,按政策减免困难企业厂房租金20余万元。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近年来,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本地企业家返乡创业热潮高涨,“小而美”“特而优”的项目连续落户,“葡萄串效应”加速形成,街道正在经历由“营商”向“迎商、引商、赢商”转型蝶变。
构建宜居宜业新高地,奏响城乡融合“交响曲”
新渡口街道地处淮阴东城区,是国家级高新区主阵地,城市、乡村、园区多元主体融合、发展要素叠加,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地域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变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过去一个时期,街道面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发展问题也随之凸显,提升治理水平、改善社会环境、塑造文明乡风已是题中之义。
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精准施治,针对长期以来制约街道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统筹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城乡园”融合发展示范区。“管护一体”整治人居环境,系统推进路域、水域、小区、村庄和农田环境整治,重点整治小区停车位及消防通道停放生产机械、农具、车辆等现象,清理积存垃圾和外来垃圾1860余吨,清理沟渠4条,总计8.3公里;“人技一体”聚焦防违治违,利用数字系统强化监测预警功能,可视化、自动化识别违建高发区,动态清除各类违建物11处、1800平方米,“露头就治”的高压态势已逐步形成;“防打一体”改善城乡面貌,与城管局开展联动,配合公安机关查验车辆,综合运用全天候执法巡查、网格化巡查等手段,严打“抛洒滴漏”现象,清理积存混合垃圾及土方55个,共计42.7万平方米,街村环境面貌一新。
放眼今天的街道,厂区园区串点成线、沃野之上阡陌纵横、农家院落焕发新颜、林木花草相映成趣……一幅城乡融合的“大写意”已然绘就。
历史的洪流,在时序更替中奔腾;发展的航船,在奋楫争先中前行。时间是奋进者前行的刻度,数据是城市发展的有力证明。成绩单的背后,是新渡口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奋进场景,也是淮安滚烫的发展热情和奔涌的经济活力。
拓宽安居乐业新福地,奏响为民造福“变奏曲”
“自从街道推行了房票政策,让咱们没房的有了房,有闲置房的能换到钱,这都是到手的实惠!”居民老刘笑着说。“房票超市”前,兑换房票的群众络绎不绝,这样的热闹景象在过去的数月里屡见不鲜。
为解决长期以来超期过渡安置引发的过渡费高、群众矛盾大、群众住房难等问题,新渡口街道在落实市区房票政策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房源+房票+货币”的化解方式应运而生。自2023年11月起,开展的两轮攻坚化解问题房超过2500套,化解率达96.5%。让未拿房群众有房可选、安置渠道大大拓宽、闲置房源变废为宝……“新渡方案”在加快全区超期过渡化解进度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拿房难题,让“安置房”变成了“安心房”。
一张房票就是一纸契约,寄托着群众安居乐业的现实追求,凝聚的是基层政府对人民幸福生活的庄严承诺。近年来,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发展为民正确导向,持续做好保民生、解民忧、纾民困特殊优势,着力办成办好一项项“民心工程”。
全面实施小区公共设施改造工程,投入84.76万元安装高层住宅楼电梯电动车阻车系统,投入384.79万元建设居民小区电动车充电棚,重点实施淮涟小区污水管网、佟洼小区1-3期屋面及下水道、名嘉广场消防设施维修,基础设施得到系统性升级;持续开展困难救助行动,对低保五保、特困人员、困境儿童、独居老人、残疾人等上百户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推动特困养老服务中心、“梦想小屋”、爱心暑托班建设,困难群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聚焦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开展一批以“张纯如读书节”“爱在春天里”经典诵读、“韩侯杯”亲子健康跑为代表的文化体育活动,崇德尚文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打造干事创业新阵地,奏响实干担当“进行曲”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肌体,更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近年来,街道党工委以书记项目为牵引,坚持项目化、品牌化建设,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热情激情更加凸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新渡口街道党工委书记郑春玲这样说。
事不避难者进,志不求易者成。街道党工委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三网工程”“三进三化”等党建品牌项目为抓手,积极探寻基层治理新路径、新方法、新格局,街道干部敢为善为、担当作为的能力底气更足更硬,党建引领下的治理样板更红更亮。
在原有“街道党工委+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管理模式下,各村成立联合党委,协调解决矛盾问题,破解村组物业多头管理问题。建立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将具有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的返乡人才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目前已有29人被选派至各条线锻炼,人才支撑基底更加厚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先后发动街村干部、无职党员、“红网连心”网格员、后备力量、志愿者等参与小区道路扫雪除冰、楼道杂物清理、产权办证上门服务700余人次,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的生动注脚更加彰显。
下一步,街道党工委将深化细化党群服务内容,根据群众所需所盼,制定“需求菜单”,以小区管理、政务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为重点,优化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志愿者队伍“接单”的办事流程,办成一批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同时,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把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基层治理作为干部培养历练的“练兵场”,努力让干部在干事创业的火热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
冲寒已觉东风暖,慎终如始勇向前。回望来路,爬坡过坎之险、滚石上山之艰皆成过往;放眼前路,锐意进取之心、攀高逐新之志如磐如山,今日的新渡口更有能力更有底气将民之所盼照进现实。
耿子聪 赵惠刚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