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建邺区,有这样一支平均教龄达20 年的音乐教师队伍,用爱与责任在校内和“云端”谱写着动人的教育旋律。她们就是来自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的音乐教研组。2024年,该教研组荣获南京市教育系统第十七届“师德先进集体”称号。而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她们无私的奉献与不懈的坚持。
克服困难,开启直播音乐课之旅
依托南京市“百校千师”项目和城乡音乐直播课堂,中华附小音乐教研组三位教师自 2022 年 12 月起,克服重重困难,开启了为高淳桠溪安兴小学学生上直播音乐课的征程。
记者了解到,2013年至今,中华附小与高淳桠溪中心小学牵手的“百校千师”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年有余,每学期中华附小音乐组都会参与送教。2022年12月,由江苏省电教馆牵头,城乡直播互动音乐课项目在中华附小的音乐教室正式启动。
在不减工作量的情况下,三位教师无偿轮流为安兴小学的学生上直播音乐课。“当突然被通知要迅速熟悉一个从未接触过的全新的教学模式,我们都很焦虑。”音乐教研组共三位教师,其中黄宝英和房菊霞即将退休,比起年轻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她们来说并非易事,但她们相互学习、彼此鼓励,从最初对线上教学软件的陌生摸索,到逐渐熟练掌握各种功能,如流畅地进行屏幕共享、高效地组织线上互动等,每一步都凝聚着她们的心血与汗水。
房菊霞老师坦言:“除了克服技术难题,最让人头疼的是延迟。音乐课与其他课不同,我们一边弹琴一边让视频那一头的孩子们一起歌唱,这一两秒钟的延迟,往往使得我们的演奏和孩子们的歌唱不同步。”
线下相见,坚定教育初心
2023 年初,音乐组老师们驱车 100 公里来到安兴小学,与屏幕那端的孩子们线下相见。
“在那里,我们线下见到了那群一直在屏幕上出现的孩子们。一开始他们怯生生地不说话,直到拿到了多件人手一个的小乐器,再听到熟悉的老师的声音,他们的喜悦与热爱透过眼睛溢了出来。”三位老师深入了解后才知晓,这是一所以留守儿童为主的村小,在直播课之前,他们甚至没有上过一节专业的音乐课。
从安兴小学回来,音乐组再也没出现畏难的埋怨声,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把这个环节变成单独跟琴演唱,应该可以解决延迟的情况”等研讨的声音,最原始的教育初衷被无形的力量重新唤醒。
成长有声,收获爱的回响
两年来,音乐组共开展直播课程百余节次,其中包括多节市区级教学现场会展示课、“百校千师”联盟校交流研讨课、省馆联合党支部交流展示活动等。
看着安兴小学这群孩子从初始在屏幕前的战战兢兢,到能自信演奏小乐器的“小小音乐家”,三位老师格外欣慰。黄宝英老师说:“虽然与高淳的孩子们相隔甚远,但音乐让我们心连心,在互动中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能引导孩子们学会欣赏美、创造美,这是我作为老师最大的成就。”
王莺老师早已记住每一位同学的名字,并熟知他们的性格。“就拿小鑫来说,他生性活泼调皮,在音乐课堂的独特环境里,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其中,我特意安排他承担一些艺术相关的任务,像分发小乐器之类的,期望他能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同学一同进步。果不其然,小鑫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蜕变,从最初的迷茫无措、找不到自身优点,逐步成长为一个自信满满的孩子。还有小燕,她性格极为腼腆,课堂上更是羞怯万分。经过一年多课程的悉心引导,如今的她不仅能够积极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会主动举手发言,线下交流时也毫不畏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转变实在令人欣慰。”
随着线上线下见面次数的逐渐增多,奇妙的变化悄然发生。王莺感慨地说道:“孩子们从最初好奇地默默注视,到后来热情地用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回馈我们,还饱含深情地写下感谢信。无论是课前的轻松互动,还是课后的深入交流,都如同一条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与孩子们的心紧紧相连,这种从虚拟屏幕跨越到现实生活的情感交融,细腻而又美好,充满了无限的温情与感动。”
创新领航,拓展教育边界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希望、激发潜能的过程。在中华附小工作近三十年的黄宝英说:“为了实现教育均衡,我们在跌跌撞撞中摸索,不为其他,只为耕耘和收获。”
记者了解到,立足本校,音乐教研组还不断探索和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尝试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如将音乐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如今,直播教学模式已从音乐学科推广至其他学科领域,语文组借助直播设备开展习作线上交流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更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全面发展的新大门。
“不弃微末,久久为功”。中华附小音乐教研组用坚持与付出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她们在云端搭建起的音乐桥梁,将继续传递爱与希望,引领更多孩子走向艺术的殿堂,共同绘就教育均衡发展的美好画卷。
见习记者 周欣
拍摄 高一鑫 张华纬
剪辑 张华纬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