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开始,双方球员们开始真刀真枪,工作站也开始工作,场边的“数据分析组”则开始用平板收看比赛实时运动的模拟画面。正在替补席的本报记者,也借机观察了一番——场上球员的移动、足球的移动,和画面中的足球和号码一一对应,感觉完全没有延时,而身背8号的记者,确实也安安稳稳显示位置在“球场外”……
比赛打到第3节,记者终于出场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受到伤病影响,记者已经2个月没有踢球了,近期也没有进行恢复训练,上场只为纯粹体验。在脚下虚浮、踉踉跄跄中,记者估计踢了10分钟左右,随着一次接队友长传反插跑位差点摔倒后丢了单刀,体能枯竭而下场……
比赛结束后不久,记者就收到了比赛的全场报告。专属于记者的数据,其专业程度,确实也令人深思。
比赛时长16分钟,比预估的时间要多出6分钟,在场上的时间果然感觉过得快;运动负荷7.5和运动强度0.5皆为全队倒数第一,符合真实状态;高速跑动1次距离16米,正是记者那次反插单刀……
基于更详细的数据,则更为令人惊讶:跑动热点图,传球分析图,心率时间分布,最快跑动速度,最快带球速度应有尽有。
这应该是记者踢野球那么多年来,第一次有如此详尽的比赛数据。只可惜,身体条件制约了这份报告中本应该出现的技术亮点……
言归正传,这套设备,全称为“江苏足球竞训数智平台”,是由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与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合作研发的。
研发这套数据的初衷,是为进一步夯实江苏足球根基,提高青少年足球训练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增强各级各类足球赛事的对抗水平,不断培养出大批高水平足球运动员,推动江苏足球运动高质量发展。平台将智能硬件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结合,通过对比赛、训练等足球活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记录、展示球队、球员各项运动数据及相关生理数据,旨在为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的职业球员和足球爱好者提供科学、精准的训练与比赛数据支持。这一平台不仅面向职业球队和青少年梯队,也为初学者提供专业的足球训练帮助,致力于推动足球运动的发展与普及。
中国电信江苏分公司资深经理 、江苏省足协副主席黄甫喜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套系统的运行逻辑和具体作用:“平台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定位技术、通信技术等,通过影像、穿戴设备和智能足球对比赛、训练等足球活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为球队和球员提供详细的竞技数据报告,并将数据存入大数据平台。经过数据积累和发数据分析,建立足球专业大模型,为足球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提供运动能力、竞技水平的科学诊断和改进提高方案,后续还将提供个性化AI 教学,助力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比赛时使用的是“飞翼”运动表现系统,平台中还有另一系统是“茵驰”智能护腿板。飞翼系统运用超宽带(UWB)定位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能够实时记录球员的心率、跑动速度、控球时间、传球成功率、爆发力等关键数据,并自动生成比赛报告。而智能护腿板内置高性能传感器,可对每场比赛产生540,000条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帮助教练及时发现球员的状态与潜力。
据悉,使用这套平台的优势,在于能够多维分析及追踪,进行后备人才遴选;掌握球队技战术,提升训练效率;实时监测球员负荷,降低伤病风险;自动生成数据报告,科学数据评估。通过现场使用这套平台,结合随后出炉的比赛报告,应该是恰如其分、及时准确的。
作为业余球员,能够得到如此专业的数据分析,确实是一种非常棒的体验。相信这套设备能够成为校园足球、职业青训的好帮手,也希望这样的高科技,能够更好的助力江苏足球、中国足球的发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晨瑆 张昊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