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中国文物艺术拍卖市场的见证者、荣宝斋(上海)拍卖总经理王倚山逝世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1月8日,荣宝斋(上海)拍卖发布讣告,宝斋(上海)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倚山于7日逝世,追悼会在10日上午举行。

王倚山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三十年的见证者、参与者和重要的推动者。王倚山1961年出生于江苏泰州,1986年自河海大学毕业后结识了苏州的收藏世家过云楼的顾氏家族,师从顾麟士之孙、主顾文彬曾孙顾笃璜先生,开始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这段学习经历让王倚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缘,并走上了收藏的道路。1994年王倚山创立了南京王朝文化艺术公司,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中国艺术品拍卖会”,2003年他应邀担任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担任副董事长、总经理,上任后一举扭转了北京荣宝斋连年亏损的情况,并在半年内让公司扭亏为盈,在北京荣宝斋任职期间,王倚山共组织拍卖39场次83个专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011年,王倚山受到荣宝斋集团的委托成立荣宝斋(上海)拍卖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荣宝斋在上海艺术品拍卖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2011年11月24日,荣宝斋(上海)拍卖第一次在上海举槌,以超过10亿元的总成交额创下了上海乃至整个长江以南地区艺术品拍卖的单场最高成交纪录。

此外,王倚山还参与投资创办了《收藏家》《荣宝斋》《艺术市场》等如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艺术期刊杂志,也对《美术报》进行了盖板,还担任过过《东南文化周刊》副主任,策划、出资,并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联合编辑出版《徐邦达论古书画汇集》,编辑出版《南京文物精华》《杭州文物精华》等艺术书刊。

王倚山在访谈中曾谈过自己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理念和看法,荣宝斋(上海)拍卖所秉持的一直是“诚信为本,荣名为宝”的优良传统,坚持“叫好又叫座”的目标,继续走“少而精优”的路线,在回顾中国艺术市场发展走过的路时,他认为在早年中国并没有所谓的艺术品市场,只是旅游工艺品市场,早期只有荣宝斋、朵云轩等文物商店,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市场开始快速发展,在几十年来取得了长租进步,“拍卖,我认为是数千年来人类伟大、先进的一个发明。供求关系决定了它的发展,有竞争就有竞价,有竞价就存在拍卖,所以,拍卖必定经久不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