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烯菌酯与禾谷镰刀菌肌球蛋白-5复合物的晶体三维结构
团队负责人周明国教授告诉记者,最新的研究成果不仅将提高植物病害防治的有效性,还能提前预防“抗药性”。相当于给靶标肌球蛋白绘制了一幅3D效果的立体解剖图,把这个蛋白的功能位点以及可以与化合物互作的那些关键氨基酸揭示得清清楚楚,未来只需要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个蛋白上的功能位点及多个氨基酸设计“进攻武器”,有效避免农药创制的盲目性,大幅度提高新型杀菌剂的抗菌活性和安全性。
在这个成果的基础上,每一种生物的肌球蛋白就像是每个房间的锁芯,只要探明了需要打开房间的锁芯结构,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配上专门的“钥匙”,这样既能满足“解锁”的需求,又能保证其他门锁的安全。
不仅如此,由于精准掌握了病原菌的这种蛋白与药剂结合的关键氨基酸,就能发现他们的变化规律,提前“预知”产生抗药性的机制和速度,从而采取预防手段,确保精确武器的长期有效性。实际上,现实生产中,一种新型农药的研发需要合成10多万个化合物,花费10年的时间,而抗药性的产生往往三、五年就够了。
该研究成果揭示了杀菌剂作用靶标蛋白与小分子化合物亲和互作的精细结构特征,为快速发展颠覆性靶向杀菌剂,有效解决新农药创制跟不上抗药性发展速度的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同时,对于推动农业有害生物的农药受体结构生物学研究和靶向农药发展具有引领性作用。
通讯员 陈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