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2025江苏两会|省政协委员蒋军成:抓住契机,推进高校学科地图与产业地图融合发展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2024年下半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同支持的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南京市、苏州市为核心承载区,备受关注。这一项目目前有哪些阶段性成效,接下来打算如何干?江苏省两会上,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蒋军成和记者分享了最新进展。

蒋军成介绍,南京工业大学将以江苏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契机,推进学校学科地图与产业地图融合发展,构建“中心+节点”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做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优化重塑,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支撑师生创新创业的“双中心”,聚焦培育未来产业、优化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快科技企业孵化等内容,有组织有目标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

据悉,作为南工大重点打造的技术转化项目,南工大生物基材料团队研发的生物基增塑剂、生物基聚氨酯、生物基聚酯等生物基材料,正在大型基建、纺织服装、新能源及医药健康等多个重点产业推广应用。蒋军成表示,学校加强校地协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为项目的推广应用提供充分保障。在江苏区域特色资源及重点产业需求牵引下,以及国家“双碳”战略驱动下,通过校企联合攻关,学校开发了技术指标国内外领先的万吨级微流场过程装备,实现从生物质资源到生物基可再生高分子材料的高值转化,服务江苏,辐射全国。

同样取得进展的,还有南工大气凝胶材料团队。蒋军成告诉记者,团队研发的气凝胶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南工大宿迁研究院建成的氧/碳化物气凝胶中试生产线成为重要一环,其验证了气凝胶材料的生产工艺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可行性,为后续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数和生产经验。目前,团队研发的气凝胶产品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建筑保温等多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区域技术转移转化高校中心是高校科技成果有组织转化的重要平台,它将全国优势高校的创新资源与区域的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实现有为政府、有志高校、有效市场的多方互动,促进科技成果从高校向企业的顺畅转移,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蒋军成表示,转移的“最初一公里”扶持与“最后一公里”推进同样重要。为此,南工大在省内高校中较早开展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组织专门的团队帮学术型教授验证其早期成果的可行性,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原理或技术可行性研究、性能测试、市场竞争分析、二次开发、中试熟化等验证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技术经理人”百人团队的共同努力下,11个概念验证项目已落地转化。

“学校正坚实地走在打造‘成果转化首选地’、形成‘产教融合先行区’、树立‘产业培育示范园’的道路上。”蒋军成表示,南工大会继续强化供需精准对接、构建成果转化服务链条、培养专业化技转人才,不遗余力打造新的“转化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