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
根据“申遗”工作的实际需要,管理部门陆续推动了中山陵祭堂、藏经楼、孝经鼎石台等保护修缮工程,切实提升遗产的整体保护管理水平。
日前,中山陵祭堂修缮工程圆满收官。祭堂是中山陵的核心建筑,孙中山先生的灵榇就安葬在祭堂后的墓室内。由于常年的风雨侵蚀,祭堂文物本体已出现部分构件老化损坏、屋面渗漏、排水不畅等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山陵祭堂建筑病害,确保国家重点文物安全,2022年10月,管理部门编制上报《中山陵祭堂修缮设计方案》。2023年7月,方案获江苏省文物局批复同意。
根据《关于中山陵祭堂修缮设计方案的批复》(苏文物革[2023]7号)要求,此次修缮工程内容主要包括:祭堂屋面瓦整修、四角耳房屋顶防渗、铜门窗及飞椽修复、祭堂内墙及墓室地面局部开裂修补、墓包风机更换、陵寝后花园下水道疏通、排水明沟安装地漏防堵装置、墓包油灰勾缝、祭堂高窗加装金属网隐形纱窗等,以确保中山陵祭堂在未来更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安全的状态。
2024年6月,管理部门组织召开了文保专家咨询会,围绕工地现场围挡管理、修缮难点处理等问题,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实施路径,完善各项具体措施。
自2024年10月21日修缮工程启动以来,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坚决扛起文化传承使命,严格落实“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以“匠心铸造”和“绣花功夫”,逐一破解修缮难题,力求还原这座地标建筑原貌。
本次修缮旨在重点解决困扰多年的祭堂屋面漏水问题,保障文物建筑安全。由于前期方案设计阶段无法大面积打开祭堂瓦面进行“精准会诊”,在工程开工后,根据文物主管部门批复要求,修缮团队对屋面进行二次勘察,并进行“研究性修缮”,即边探索边研究,边实验边验证,研究产生漏水的原因,再最终确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此外,在此次修缮中,还重新发现并恢复了四角耳房人造石墙面。对缺损的部分墙面,根据史料档案记载,按照原材质、原工艺进行了彻底修复。这是本次修缮工程的科学性、严谨性的充分体现。
为了不影响游客和市民的参观游览需求,景区管理部门在修缮工作中贯穿“修缮不打烊”的理念,在兼顾施工安全与施工进度的同时,确保祭堂正常向市民游客开放。为弥补远道而来的游客无法看到祭堂建筑的缺憾,采用了 “防风高清喷绘布”的形式,面积达到了1300平方米,尽可能还原祭堂建筑原貌。修缮施工期间实现了接待游客量“不减反增”,许多市民闻讯前来领略中山陵祭堂“近百年一遇的3D变2D”。
下一步,管理部门将遵循“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要求,持续做好“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保护管理工作。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