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南巡图卷七-无锡至苏州 清·王翚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博物馆
从“二泉广场”这个名字也知道,这里肯定和《二泉映月》作者阿炳有关。与崇安寺相邻的洞虚宫三清殿的偏房,就是阿炳的故居。
从崇安寺往南走,可以到清名桥。站在桥上望向南长街,那里早已换上靓装。灯火映照下婉约灵动。
清名桥,是无锡市区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石拱桥,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建筑。
清名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屡毁屡建。因是无锡“寄畅园”的主人秦燿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的,兄弟俩的大名分别是太清、太宁,因此各取一字叫作“清宁桥”。后来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改名为清名桥。
居住在附近的老无锡人喜欢唤清名桥“运河眼”,因为清名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在水里的影子与拱形桥面连接成一个圆形,就像眼睛,故此称为“千里运河独一环”。
从崇安寺往北,就到了惠山古镇,那里大红灯笼高高挂,星星点点,与不远处璀璨的龙光塔遥相呼应。
惠山一带,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栖息。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常在惠山山涧(今春申涧)放马饮水。南北朝时期,这里成为文人聚集的名胜之地。
惠山泉水甘冽,号称“天下第二泉”,相传曾为陆羽亲品,历来是煮茶的佳选。惠山泉为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无锡令敬澄所开凿。惠山的得名是因为古代西域和尚慧照曾在附近结庐修行,古代“慧”、“惠”通用,便称惠山。
古代惠山长什么样?文征明父子都留有画作。1518年,文徵明与朋友在惠山茶会。上海博物馆藏得《惠山茶会图》上,惠山上松林幽幽,茅亭泉井,友人或围井而坐,或散步林间,或赏景交谈,童子在一侧烧水烹茶。应是当时茶会的真实写照。又过7年,文征明之子文嘉与数位朋友同游无锡惠山,于二泉之下煮茶试茗,联句吟诗,也绘制一图,这幅画如今也藏在上海博物馆。
惠山茶会图 明·文徵明 上海博物馆
无锡是一座被山水包围的城市,城中有山,山边有水。北部通江达海,古运河穿城而过,河、渚、岛,山、园、林,自然景观,引人入胜。而更吸引人的,是无锡的人文景观,光是名人故居,一天下来都逛不完。
无锡钱氏从唐朝开始,至今一千多年,名人辈出。近现代还出现过钱穆、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等众多名士,在无锡,可以去他们的故居转一转看一看,探究一下钱氏家族千年不辍的谜题。
此外,还有薛福成故居、蔡鸿生旧宅、王莘故居、钱松岩旧居、季翼农故居、巨赞法师故居、横山草堂旧址、许叔微故居等等,每一处都承载着无锡的历史和文化,等待着你去探索和发现。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