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发起的江苏13市名家春联赠送活动圆满结束,13副春联也依据赠送规则相应送出。在持续20天的活动中,13副春联在扬子晚报各平台陆续发布,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楹联专家对这次活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2025年1月6日,本报发起送江苏13市名家春联活动。活动中,我们邀请了13位楹联名家,依据江苏13市不同的文化气质,构撰与之相贴合的春联。
江苏13市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构撰春联时,楹联名家们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古迹或历史故事写入联中。
南京市楹联家协会主席邢曼丽紧扣“两汉文化发源地”,写出徐州的古韵新声。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委员曹存福借用东林书院依庸堂对联上的“天下事”三字,展现无锡心怀天下的大格局。
南京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刘晓引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巧妙地表达扬州的气质。
南京市楹联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曹福华,直接将常州的两张人文名片“舣舟亭”和“文笔塔”写入联中,彰显常州文脉悠长。
南京市楹联家协会副秘书长姚正言以1500年前萧衍“第一江山”评语,突显镇江山水之胜。
江苏是全国唯一拥有江河湖海“大满贯”的省份,盐城黄海湿地是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南京市楹联家协会副秘书长高瑞生在对联中关照到那里的“大明星”丹顶鹤。
南京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陈德荣用“江海湾迴”四字精妙地点出泰州的地理位置特点。
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魏艳鸣以“大运奔腾”“中华崛起”写出周总理老家淮安与运河的亲密关系。
还有连云港,南京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曲卫猛用“丝路长通”“大港连云”等词句,展现连云港丝路桥头堡的地理特点。
南京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周金陵在对联中点出了“项王故里”宿迁也是“花木之乡”,因为宿迁地处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良好的温湿度环境让它成为南北花木迁移的理想过渡地带。
南京市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横塘春风诗社社长明柏林为南通市所撰的春联中,以“海阔天空”表达南通东临大海,南控长江的独特地理位置。
日月不居,岁月更迭。百年来,江苏这块古老的土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楹联名家也注意到这一点,南京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刘建平注意到“丝绸之都”苏州这么多年的变迁,他以“农桑”来写苏州的历史,以“科技赋能”展现苏州的“新”。
江苏省楹联研究会驻会名誉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袁裕陵以“紫燕奋飞”和“金蛇狂舞”来突出南京这座六朝古都蓬勃向上的气韵。
本次活动还得到江苏13市书法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各地现任或前任书法家协会主席亲自执笔,以不同体例书写这13副春联。
宿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孙冲采用魏碑风格书写宿迁这副春联。他介绍说,这副春联他用《始平公造像》风格来进行创作。《始平公造像》作为魏碑书法的艺术典范,点画厚重饱满,锋芒毕露,开创魏碑方笔典型,以阳刚之美名世。用《始平公造像》风格书写此联,在充分表现中国传统书法之美的同时,也深刻表达出地级宿迁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陈清以行书笔意表达了“接轨春天”的常州百姓幸福心情、迎春贺岁氛围;以魏碑笔意表达了“钟灵福地”的常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徐州市文联副主席祝培良用篆隶结体书写徐州市这副春联,用笔力求古拙质朴,淡雅之风骨。
这13副对联,目前已在紫牛新闻APP、B座西窗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全部推出。在13副春联全部发布后,南京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刘晓为此专门写了一篇词句典雅、意境深远的跋。对本次送春联活动,楹联名家袁裕陵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介绍说,楹联是我国乃至世界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的“独门”艺术。春联更是楹联大家族中重要的成员。每逢春节来临,千家万户门上那一幅幅红彤彤的春联,充满吉祥喜庆意味的联文,无不寄托着人们对来年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副成功的楹联,不但要有“共性”(字句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似、平仄相反),而且要有“个性”(切时、切事、切地),即写某地联,就要体现某地环境特色,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次全省十三市的春联,做到了既有喜气,更各具所在城市特色。
为方便读者赏析,我们还精心制作了H5,将此次活动中刊登的13市春联相关的文字、视频、图片全部纳入其中,文末扫码可见。
策划:冯秋红
文字:臧磊
视频:曾宏亮
H5制作:赵岑
校对:李海慧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