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为患者诊断
王先生行走不稳一年有余,反复就诊了多家医院进行治疗。在完善了头颅磁共振检查,明确有多发梗塞灶后,医生予以脑血管病相关治疗。但症状并无明显改善,反而越来越重,后被收治入院。苏州科技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蔡增林在查房时发现,王先生走路是典型的“小碎步”,除行走不稳以外,还伴有逐渐加重的记忆力下降。仔细追问病史,发现患者长期服用“复方降压片”降压治疗!这类降压片长期服用会出现帕金森症状,导致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明确服药史,蔡增林判断,这才是王先生“不好走路”的真正原因。最后,蔡增林为王先生予以停药和相应的对症处理,一段时间后,老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验证了当时的诊断。
患者李阿姨一住院就要求“通血管”治疗,坚持说自己是得了“小中风”。经过医生查体发现老太太存在四肢肌张力增高,右侧更明显。行走缓慢,转身困难,面部表情减少,还伴有右手轻微的静止性震颤。追问病史,发现近一年来李阿姨还存在睡眠障碍的情况。虽然头颅磁共振上提示有腔隙性梗塞灶,但显然以往反复地通血管治疗并不能缓解李阿姨的症状。医生综合考虑帕金森病诊断,予以小剂量多巴替代治疗后,李阿姨的病情明显好转。
根据以上病例可以发现,帕金森病以及表现为帕金森综合症并不一定有明显的“手抖”、“震颤”情况,早期症状不明显时往往会导致漏诊和误诊,临床上多见的“不好走路”其中很大一部分即是帕金森相关疾病的患者。苏州科技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蔡增林表示,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帕金森病病因未明,目前还没有根本预防方法,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早发现并到规范的专科医院接受治疗,患者可保持长期生活自理,享受较高的生活质量,实现与正常人一样的期望寿命。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通讯员 江晓燕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