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持续肿大三个多月,辗转多次后找到元凶,扬州确诊一例“猫抓病”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腋下淋巴结持续肿大三个月,做了多项检查也找不到病源,追溯病史才知道被猫抓过。近日,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了一例“猫抓病”,经过医护团队的准确治疗,目前患者正在逐步康复中。
腋下出现莫名肿块,还一直在“生长”
三个月前,扬州市76岁的王奶奶偶然间发现左侧腋下出现一个肿块,起初,她并未太过在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肿块逐渐增大并出现局部疼痛。忍无可忍的王奶奶前往当地一家医院就诊,腋下彩超检查显示腋下淋巴结异常,随后她接受了淋巴结穿刺活检。
尽管进行了相应治疗,但王奶奶的病情并未得到好转,淋巴结不仅持续增大增多,还出现了破溃、窦性形成及大量脓液渗出的情况。
![]()
图为王奶奶正在接受治疗
追溯病史,元凶出现
2月4日,王奶奶前往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就诊。结核病科副主任医师黄自强迅速为其安排了结核相关的病原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从而排除了淋巴结结核的可能性。
检查都没问题,病情却一直恶化,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黄自强的耐心细致追问下,王奶奶回忆起曾有过在家被猫抓伤的经历。基于这一线索,黄自强立即为她安排了汉氏巴尔通体(猫抓病)DNA 检查,核酸结果呈阳性,王奶奶被确诊为猫抓病。
找到“罪魁祸首”,才能对症下药。经过针对性抗菌治疗,王奶奶的腋下淋巴结明显缩小,脓液减少并逐渐愈合,目前,她正在进一步康复中。
宠物虽好,也要注意防护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猫抓病又叫猫抓热,是革兰阴性杆菌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其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的猫,病原体存在于猫的口咽部——90%以上患者与猫有密切接触史,57%-78%的患者有被猫抓伤史。感染猫抓病后,常表现为皮肤损害、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有发热、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等。严重的话,猫抓病也可能引起脑疾病、神经视网膜炎症、骨髓炎、慢性器官损害、肝炎等并发症。
得了猫抓病,只要对症下药就可以治好。如果有相关症状,还是建议及时去医院。“猫抓病可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红霉素、利福平等。如果出现淋巴结化脓或肿大的淋巴结长期不愈,可采取淋巴结穿刺或淋巴结切除手术。绝大多数猫抓病经过治疗后都不会有后遗症,对生命质量和寿命没影响。”黄自强表示。
医生提醒,家养宠物猫应定期给其修剪指甲,定期进行体内外驱虫,给猫洗澡时“铲屎官”要戴好手套,不要让猫舔到伤口,嘴巴和眼睛。
通讯员 陈梅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成沫
校对 徐珩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