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高新实小副校长陈静介绍,为了响应省教育厅“2·15”专项行动的要求,学校的课间延长到了15分钟。为了不影响孩子们中午吃饭,上午第四节课压缩了5分钟,由原来的40分钟压缩为35分钟。这样孩子们11点55分就可以下课,12点就餐。总体来说,孩子们午饭时间比过去推迟了5分钟。下午1:30上课,确保了学生午餐和午休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此外,下午学校还增加了大课间时间,大课间活动包含了眼保健操时间、阳光体育活动、再休息,一共45分钟。这样一来,下午放学时间会稍有延迟。最后的课后服务结束时间是下午5点50分。当然,家长可以根据自家的情况选择参加或不参加课后服务,也可以选择参加课后服务的时间段。
南师大附小铁北新城分校副校长李雷介绍,结合全市给各区、各校的指导意见,学校对学生原有在校时间进行了优化和整合。早上8:20到校,中午12:00放学。取消了以往8:20—8:30课前准备(早自习)的时间。本校学生午饭时间没有变化,之前就是12:00放学吃午饭,同时也能保证学生午饭加午休有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下午1:20午休结束后,有10分钟体育活动加5分钟眼操时间,下午安排两节课以及一节40分钟的体育大课堂。而课后延时服务根据不同学生情况分为“作业吧”“潜能活动园(社团)”“爱心守护站”等,个别学生会因为家长时间原因较晚离开,但最迟不会超过18:00离校。学生整体放学时间没有推迟。
如何高效利用课间15分钟?
学校纷纷创编课间游戏
为了高效利用课间15分钟,南师大附小铁北新城分校进行了课间游戏的创新。早在上学期,在德育部门、体育老师等引导下,该校学生就自主创编了10个课间小游戏,如“单脚跳、双脚落”等协调性的跳跃练习,并做成卡通数字地贴贴在地上,通过小游戏让学生在课间放松调节。目前学生自主创编小游戏2.0也已经完成,本学期会进行物化落地。
同样进行课间游戏创编的还有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小学部。小学部校长陈礼斌告诉记者,上学期开始,小学部就推出“我的游戏我做主”创意实践,将课间主导权交还学生。孩子们化身“游戏设计师”,自主设计安全、有趣的课间活动方案:从“诗词跳房子”到“数学迷宫赛”,从“彩虹绳梯挑战”到“协作投掷赛”,近百个创意游戏经班级投票、安全评估后入选“校园游戏库”。新的学期,学校同步优化大课间内容:上午以传统广播体操夯实体能基础,下午融入韵律操、体适能闯关等趣味项目,通过攀爬架、平衡木等器械训练,提升学生身体协调性与反应力。目前,课间活动参与率达98%,学生自发制定“游戏公约”,校园奔跑冲撞现象减少。
实地探访,
课间15分钟孩子们的快乐溢出屏外
斗鸡、套圈、石头剪刀布、跟着地面的游戏图谱跳跃……在南京江北新区高新实小,课间15分钟,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在走廊上,操场上,三五成群地玩起了游戏。欢快的笑声在校园里回荡,童年的快乐溢出了屏外。
校长徐雪晶介绍,早在2016年,学校就设计了“五彩课间”游戏课程,分别是“缤纷橙子”“多彩藤蔓”“花式芭乐”“炫目菠萝”“对碰核桃”,对应的有球类游戏、绳类游戏、集体游戏、圈类游戏和益智游戏。实施课间15分钟之后,学校的“五彩课间”游戏课程正好可以升级为2.0版本。
正值开学后的首次课间活动,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孩子们热情高涨。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头戴可爱的桃花发箍,玩起了“桃花朵朵开”的游戏。五年级的同学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玩起了“旋转呼啦圈”,还有同学踩着高跷“采蘑菇”、兴致勃勃地跳格子、活力满满地打羽毛球。一位脸颊红扑扑的女生兴奋地说:“我超喜欢这个游戏,现在身上热热的,非常暖和!”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党总支书记万代红介绍,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假期里就进行了研究。为了让课间微运动更好地开展起来,学校围绕三个字下功夫。“第一个是‘走’,让孩子课间从教室走出来;第二个是‘动’,寒假期间,我们让孩子们自己设计游戏,让所有孩子自己动起来;第三个是‘效’,也就是要做到有效。”
家长反馈:
孩子可以更好地释放天性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太好了!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远眺、游戏和运动了!”家有六年级毕业生的万女士告诉记者,看到老师发来的作息表后她第一时间就跟孩子分享了这个消息,“孩子也很开心,已经开始和小伙伴计划在课间玩什么了。”
“我更在乎学校能不能组织好这15分钟的时间。”谈及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李女士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我家孩子属于课间不怎么动的那一类。不知道学校会组织哪些活动,让更多的孩子走出教室。”她希望学校多组织跳绳,立定跳远,踢毽子等活动,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开展孩子们喜爱的活动。
孩子精力是否跟得上是王女士最关心的问题,“孩子运动的时间变长了,消耗变大了,是否会配套课间餐,午餐孩子能否吃得饱也很关键。”
见习记者 周欣 顾茜敏 夏诗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李晨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