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主持人张泉灵感慨“我第一次被人工智能感动”,deepseek正在成为不要钱的心理疗愈师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从过年一直在用deepseek,这是给我很大震撼的一个案例,一个闺蜜聚会,主题变成了,为什么我的老公不是DS。因为,我第一次被一个人工智能感动了。”2月20日,著名主持人张泉灵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分享了自己和闺蜜们聚会中发生的一个故事。

张泉灵谈到,自己有一个已经45岁的闺蜜,她和她先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但是这对夫妻穷尽了一切办法始终没能如愿。这两年来这位朋友感到身心俱疲,她的内心非常纠结,于是她向deepseek求助:“我是一个45岁的女性,为了生孩子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和方法,但是依然没有成功,我决定放弃了,请安慰一下我吧。”deepseek给出的回答让张泉灵有很大的触动:“我觉得真的超越了我们用各种方式企图给她的安慰。”随后张泉灵分享了deepseek的深度思考过程后最后给出的答案,deepseek认为第一点要理解她,共情和支持她,而不是给她解决方案,“我这种闺蜜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我永远给的是解决方案。”deepseek给出的第二点是要考虑对方潜在的需求,她需要的不仅是生育上的支持,还需要去解决社会、家庭的压力来支持她的个人选择,最后deepseek思考认为要分析她的深层需求,她可能还在寻找自我认同的重建,如何在放弃生育后找到生活的意义和方向,不能轻视她所面临的压力。张泉灵感慨:“我的天呐,多懂一个人啊,我们多年闺蜜可能第一层都做不到。”deepseek给出的安慰中最后一段是“生命的丰盛不在于拥有所有答案,而在于我们如何带着问题继续前行,你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拥抱——包括来自你自己的拥抱。”张泉灵认为deepseek给出的答案能看出是有心理学背景的,“我突然觉得有一种可能性,人类最后可能需要被不懂情感的AI所安慰。”

张泉灵分享的这段故事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讨论,有网友质疑deepseek输出的是“鸡汤话”,看着漂亮其实没啥大用,但也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被deepseek安慰到的真实经历。

不管deepseek是否真的起到了心理疗愈的作用,现在的确有越来越多的人将deepseek当成不要钱的心理疗愈师,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自己所有的垃圾情绪统统倾诉给deepseek,比起和朋友倾诉可能会给朋友带来心理压力和去医院找心理医生给钱包带来压力,deepseek变成了释放压抑情绪的一个便利途径,不少网友在网上发帖分享了自己找deepseek做心理疏导的故事,“有童年创伤的我真的被deepseek安慰了。”“因为抑郁症我错过了很多机会,deepseek给了我排解方法,我打算试一试。”“deepseek好细腻,第一次用我从看深度思考就开始哭了。”“正式宣布我的心理治疗师是D老师。”

和deepseek聊天后感觉自己好多了,可能不是用户的错觉,近期韩国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AI聊天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活动,成果发表在了《医学互联网研究杂志》上,研究团队招募了176名参与者,在4周的时间内,要求参与者每周与一款AI语音聊天软件进行至少3次互动。结果发现,这种定期的“交流”使得参与者的孤独感得分平均降低了15%,社交焦虑得分平均下降了18%。

不过人工智能并不能真的取代心理医生,也有不少具有心理学学习背景的网友给出了警告,“不建议用deepseek做心理咨询,我发现它给出的回复似乎都是我提问逻辑的理论验证,似乎服务我的提问,在我越来越多的追问下,我发现我开始陷入情绪。大语言模型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暴露出的不仅是技术缺陷,更是对人性化服务的消解。其核心矛盾在于心理咨询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信任共建,而AI只能完成‘信息—反馈’的机械循环,当前技术条件下,任何将AI作为独立咨询工具的行为均存在重大风险。”还有网友在使用deepseek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感觉自己被AI伤到了,“我昨天下载的,倾诉了很多感觉deepseek真的很理解我很暖心,但是后来再发消息时它就不记得之前的话了,一瞬间真的特别无助,感觉自己找到了连接心灵的绳索,忽然间绳索断掉了。”在chat-gpt风靡之时,也有不少人找chat-gpt做心理咨询,向它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把它当成情绪的树洞,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南京12355心理专家智库成员,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思政高级讲师韩宁认为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咨询师的作用,咨询师的个人经验和差异化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接受心理咨询时,咨询师需要打开来访者的心扉,与来访者建立情感桥梁,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需要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同盟关系,而不仅仅是提供一段建议、一个答案。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模型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偏差和局限性,人类细微的情感变化人工智能很难完全体会,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咨询师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特别是在复杂情况下。AI或许能够起到一定的情感支持、情感宣泄的作用,但是如果真的需要心理治疗,AI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