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赏梅地正悄然走红
“咔嚓!”在薛福成故居传经楼旁,市民顾阿姨的手机定格下一幅古今交融的画面——粉梅灼灼映飞檐,绿萼点点衬花窗。央视元宵节晚会节目播出后,这座百年宅院的日均客流量超过了3000人次,同比增长45%。走进薛福成故居后花园,几棵梅花树正值盛花期,粉红色的梅花挂满了枝头,与古建筑的厚重沉稳相映成趣。顾阿姨和老姐妹们围着梅花不停地拍照,直呼“太幸运了”。
东林书院梅花书屋旁的一株红梅,顶端已有花苞初绽。书院适时推出了红梅系列文创产品,如红梅生香香牌、红梅刺绣香氛等,深受游客喜爱。位于南长街的民宿莫宅中,有一株梅花树近日成了无锡市民追捧的对象。莫宅设计师吕邵苍告诉记者,这是设计莫宅时特意移植过来的,“梅花有风骨,是具有人文气息的花,与这个有文化历史的院子十分契合。”
小众赏梅地的走红,暗合了现代人对“深度体验”的渴望。蠡湖大桥公园的梅林与摩天轮上演着“古典与摩登的共舞”;巡塘古镇的白墙黛瓦间探出几枝红梅;金匮公园阵阵梅香中浮动着晨跑者的身影;鼋头渚的梅枝垂入碧波,与帆影共绘水墨长卷;九龙湾的“龙梅”如绯色瀑布倾泻而下,引得画家支起画架;惠山古镇的墙角梅与泥人阿福“相视而笑”,酝酿出最地道的无锡年味。就连高架桥下的绿地、社区转角的口袋公园,也常有“一枝春色出墙来”的惊喜。“以前觉得赏梅是件风雅事,现在发现它早已融入日常。”一位在梅树下打卡的90后感慨道。
龙寺生态园举办“梅间茶会”,邀请游客体验宋代点茶与梅香的碰撞;宜兴骊山红梅园推出“梅林夜游”,星光与灯影让花海如梦似幻;阳山景区的梅农架起直播镜头,教网友用青梅酿制春日的第一坛酒。“我们要让梅花从‘可看的风景’变成‘可感的文化’。”无锡美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方舟说。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