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所有安装自动监测监控设施并联网排污单位全部纳入非现场监管企业名录管理。据统计,省、市两级平台共接入各类环境质量站点2415个,污染源末端监控1382家,企业用电监控2984家。具体操作上,实现了市内数据集中管理、联动预警,省市两级数据共享互补。
监管平台不仅涵盖了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要素的全覆盖、全领域、全时空监测监控,还专门开辟企业查询和预警功能单元,登录企业端可查询污染物排放趋势,接收超标预警。
非现场执法检查情况经“环保脸谱”、电子邮件或电话告知企业,企业远程反馈整改情况或提供证据材料“自证清白”,逐步形成了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视频监控和用电监控为辅的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从源头杜绝对企业的随意执法,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案必查”。
如今,非现场执法已成为南通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非现场监管执法方式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不仅提升了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还打造了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和营商环境。今年,南通市委、市政府出台《2025年万事好通营商环境提优举措》,南通市生态环境局推行的“不见面”非现场执法再次入选,生态环境领域的污染源自动监控和异常预警管理仍将是当前和今后监管执法的重点方向。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