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
辟谣:
本次“七星连珠”三五年就有一遇
这半个月来,“七星连珠”这个话题在社交平台异常火爆,#七星连珠真的能预示吉凶吗##七星连珠大概率肉眼可见仅三颗#等相关话题的讨论量加在一起已超千万。近几日,科学达人也开始纷纷下场科普。北京科学中心就在其公众号上发文详细给网友做了一番科普。据该文,“七星连珠”指的是太阳系的七颗行星运行到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天文现象。从地球上观测,当太阳系中的七颗天体相对集中,看起来大致分布在一条较窄的视线上时,就形成了七星连珠的景象。
那么,“七星连珠”指的是哪七颗星?其实这七颗星并不固定,单以2025年2月28日前后的这次七星连珠为例,参与连珠的行星自西向东依次是土星、水星、海王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
此次“七星连珠”真的如网上所说,“77年一遇”?北京科技协会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此次“七星连珠”,“从最西端的土星延伸至最东端的火星,张角为117°,几乎横跨大半个天空”。像这种7颗行星相距117°的“七星连珠”,三五年就会发生一次,2022年6月就曾出现过。所以,此次引起网友关注的“七星连珠”并没有那么罕见。
但如果把七颗星的张角设定在30°以内,从公元1年至3000年,确实大约每77年发生一次。而当张角在5°以下时,从公元前3001年到公元3000年这6000年间,“七星连珠”仅发生3次。另外,北京科学中心还提醒说,虽说是“七星连珠”,但通常情况下,凭借肉眼最多只能看到金星、木星和火星这三颗行星。
隋唐时代《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中的“火星”
现象:
连哪七星都不清楚,却将“七星连珠”捧成热门话题
对大多数人来说,“七星连珠”是一个超出日常生活范围的天文学话题。记者随机询问了十余位参与“七星连珠”网络讨论的网友,在得到的答复中,只有少数人能快速且清晰完整地说出此次参与连珠的“七星”究竟是哪七星。
既然如此,为何人们会被这个话题吸引?它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
在各大网络平台上,记者发现,不少自媒体将“七星连珠”与“五星连珠”联系在了一起。
“五星连珠”是史籍中明确记载的天文现象。这种相对罕见的自然现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被人为地与现实进行了连接,从而被赋予神秘性与魅惑力。这大大增加了“七星连珠”的话题性。
据新疆艺术学院学者涂少辉研究,战国时代,人们已经对五大行星有所推算,因较为罕见,古人常将“五星连珠”视为祥瑞吉兆。据史籍记载,刘邦登基时,就出现“五星聚于东井”;《汉书》中还记载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故事;在清代,五星连珠被当作大事上报给雍正帝。
而与中国不同,在国外,“七星连珠”则被视为凶兆。最著名的例子发生在1982年。当年,理查德·努恩出版新书《二零零零年五月五日——最后的灾难》,据书中预测,2000年5月会发生七星连珠,强大的引力将使地轴倾斜,将致使南极地区数以万亿吨的冰和水,吞没地球所有文明世界。七星连珠引发的末日论在当时大有市场,努恩也不是唯一作出这样预测的人。一些人还借机推销度过灾劫的工具。
事实上,正如北京科学中心所发文章提到的,“这些行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对地球的引力影响微乎其微,对人类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在科学家看来,无论中外哪种说法,其实都受限于科学认知,“七星连珠”说到底只是星体间位置发生了变化而已,那些附会的意涵只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具有话题性,但缺少相关科学依据。
心理分析:
人们为何会买“X年一遇”的账?
在“七星连珠”话题传播过程中,记者还发现,“77年一遇”常被网友提起。“七星连珠”这个话题之所以能火爆,这个“X年一遇”也逃不脱关系。
无独有偶,对即将到来的二月二龙抬头,已有自媒体宣扬,“今年是九紫离火运第一个年头,180年难得一遇”。
这些年来,“X年一遇”几乎成了一天几遇的网络标题。随意搜索一下,“三百年一遇”“六十年一遇”“xx年才会遇见一次”这样的标题层出不穷,而每一次这样的标题,都能够激发起人们的心理波动。这几乎成了自媒体博取流量的一大利器。
对“七星连珠”的爆火现象,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家陈志林从心理学角度给出了专业分析。他认为,人类对新奇独特事物的高度关注,是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本能。回溯到原始环境,对罕见现象的留意往往与生存和繁衍息息相关。比如,反常的气候征兆或者动物的异常行为,能够帮助早期人类敏锐地察觉潜在的危险,或者精准地把握难得的机遇。这种习性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深深地镌刻在人类的基因之中,并传承至今。因此,当下“难得一遇”的事件依旧能够强烈地吸引人们的目光,本质上是人类对环境变化保持警觉的本能体现,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生存智慧在现代社会的延续。
而在传播过程中,“X年一遇”的确提起了人们的胃口。它表明的是所发生之事的稀缺性与独特性,企图唤起读者拥有这份稀缺性与独特性所带来的满足感。例如,当个体有幸目睹罕见的日全食时,会因其独特的经历而觉得自身的生命体验更为丰富,从而在心理层面达成一种满足感,仿佛完成了自我实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另外,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有追求认知的完整性的天然意识。以罕见的海市蜃楼为例,它与人们日常的认知经验相悖,从而激发了个体强烈的探究欲望,促使个体努力去填补这一认知空白,最终实现认知的完形,达到一种认知上的和谐与完整。“七星连珠”被打上“难得一遇”这个标签之后,也促使人们努力去填补这一认知空白,来达成人生的“完整”。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七星连珠”话题最终被推上了热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校对 徐珩
编辑 : 臧磊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