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江苏红色特工档案·第十四集】卢志英:长留肝胆照青史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在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江苏中天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携手扬子晚报合力推出音频栏目《江苏红色特工档案》,致敬隐蔽战线上的英雄模范,弘扬江苏文化、传递红色基因。该栏目已于3月30日在喜马拉雅正式上线,中天龙公司在微信公众号“龙谈谍影”也同步推出《江苏红色特工档案》系列故事。

扫描节目二维码可以进入《江苏红色特工档案》喜马拉雅主页收听,4月13日节目更新到第十四集《卢志英:长留肝胆照青史》,由国家一级演员于东江老师播讲,下面我们为大家全文刊出文稿——

卢志英:长留肝胆照青史

1950年6月11日,解放一年多的南京,在城南雨花台宝林庵的后山坡上,上海市公安局的办案人员押着一名抓获的特务,陪着神情凝重的母子俩,来到杂草丛生的累累荒坟之中。随着铁锹的翻挖,三口薄木棺材并排出现在人们眼前。尸身早已腐烂,无从辨认。通过牙齿,张育民认出了丈夫卢志英烈士的遗体。接着,其他两位一起遇难的烈士的身份也得到确认。三具忠骸随即被护送至南京市中山南路的中国殡仪馆内,用白布裹成人形,穿上解放装。被张育民唤作容儿的14岁少年卢大容,强压着悲痛,将一枚国际和平纪念章,别在爸爸的胸前。自他于1947年秋天走出狱中,就一直在等待着身陷囹圄的爸爸早日回家。他喜欢爸爸爽朗的笑声,一直记着爸爸对他的种种关爱。但当妈妈得知杀害爸爸的凶手落网,并带他来南京辨认遗骸时,他知道国民党反动派永远夺去了爸爸的生命。卢志英,这位新中国建立前在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奋战20余年的英雄战士,以其精忠坚毅的品格、智勇超群的才华,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光辉华章!

1905年11月,卢志英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望仙埠村一个贫农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卢志英奉命去甘肃开展军运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卢志英化名卢涛,又辗转到陕西关中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春,因策动士兵起义失败,他被驻军逮捕,后经西安“清共”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共产党员、蒲城县小学女教师张育民机智相救,他得以越狱逃生。

当年春,隐蔽在陕西泾阳县官道村老家的张育民接到了卢志英从北平寄给她哥哥的信和50元钱。失去组织联系的张育民异常兴奋,她告别了母亲,匆匆赶往北平。这时,卢志英正以中国大学法律系旁听生的身份为掩护,组织北平、天津一带的学生开展革命运动。张育民抵达北平后,被党组织安排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妇产专修科学习。8月,相同的信仰、高尚的情操与患难与共的经历,让卢志英和年长他9岁的张育民走到了一起。这对革命伉俪曾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赠送的一对粉红色鸳鸯枕套,枕套左下角绣着“伍、邓”二字。党内人士都知道,这个“伍”,便是“伍豪”,是周恩来曾经使用过的一个化名。

1932年1月,中央军委派卢志英来南京工作。1933年冬,卢志英不幸第二次被捕。敌人严刑逼供,但他志坚如钢,没有吐露党的任何机密。次年,卢志英经党组织营救顺利出狱。

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为配合红军打破敌人的“围剿”,中央特科往敌内派遣了很多力量,重点搜集敌军情报。1934年3月,卢志英与刘哑佛、项与年等共产党员一起,被秘密派往江西德安,到赣北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和第四区“剿共”保安司令莫雄身边工作。莫雄是原中国同盟会会员、粤军早期将领,在国民党内素有“莫大哥”之称,因反对蒋介石的专制独裁,他早与中共地下党建立了秘密联系。这年10月初,蒋介石在庐山召开绝密的高级军事会议,莫雄因“剿共有功”而被特邀参加。会上蒋介石宣布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计划,又称“铁桶计刻”。会议刚结束,英雄带着《剿共手册》、兵力部署、进攻路线等绝密文件紧急赶回德安保安司令部,立即交给卢志英、刘哑佛、项与年。三人得知情报后,通宵作战,将“铁桶计划”的文件密写在四本《学生字典》上。为及时将情报送到中央苏区,共产党员项与年敲掉了自己的门牙,打扮成乞丐,穿越重重封锁线,日夜兼程把这一关系到革命全局的重要情报及时送到瑞金,亲自交到了周恩来手中。这时,正处在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的前夜。这批情报对于党中央果断决定中央红军主力突出重围,实施战略转移,选择突破口及行军路线等起了重要作用。

卢志英夫妇在随红军行军途中,曾遭到敌人的追击。为了掩护行军部队的安全,卢志英把张育民怀中仅3个月大、受惊吓发出啼哭声的爱子,挂在另一方向的枣树上。敌人顺着婴儿的啼哭声追了过去,一阵枪响之后,红军战士们脱险了,可卢志英和张育民却永远失去了他们的亲生骨肉。

抗战爆发以后,卢志英、张育民夫妇来到上海,开展搜集情报和采购军需物资等工作,并建立上海通往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地下交通线。卢志英以在外经商失利、回沪重操旧业为名,与日军驻吴淞海军司令保岛建立了联系,并千方百计和日、伪军警特务拉关系、交“朋友”,用他们作掩护,秘密给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批物资。张育民作为“阔太太”,一直掩护着卢志英的工作。但他们回到家里,生活却极其简朴,卢志英的内衣裤都是张育民用面口袋缝制的。吃几粒花生米,在卢志英看来就是一顿高级的“享受”。卢志英将所有的经费都攒了起来,用来购买武器弹药、医疗用品。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此时,卢志英由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情报部部长扬帆直接领导,继续在南京、上海、杭州一带坚持地下斗争。他打入了上海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被委任为区室副主任。他还与美国在上海的情报人员密切联系。由此,卢志英获取了国民党兵力部署、调动等大量情报,并及时送往苏皖解放区。考虑到卢志英长期在敌占区工作,斗争环境日益复杂,中共代表团驻上海办事处撤离时,周恩来曾指示他转移。但未等接替他的同志到达,不幸便发生了。

1947年3月2日下午,由于叛徒张莲舫出卖,卢志英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门口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这是卢志英的第三次被捕。敌人知道他担负重要职务,就千方百计地威胁利诱,要他说出中共的机密,交出党员名单,均遭到他的严词拒绝。敌人又对他动用“老虎凳”、“火烙”、“绞头”、“电椅”等酷刑,以及几天几夜不准休息的“精神刑罚”。他的跗骨受刑碎裂,小便都是血,行刑中数次昏死过去。但卢志英毫不动摇、绝不屈服,敌人一无所获。

后来,敌人将卢志英押往苏州,并将他的妻儿也抓了起来。一天,敌人特别安排他和妻子见面,企图用夫妻感情软化他。卢志英见了妻子,跛着脚站到妻子面前,强打精神,深情地说:“他们把你也抓来了,他们的用心好苦啊!他们想利用我们夫妻之情来软化我,但我卢志英不会为儿女之情而爱惜一颗头颅。他们不会懂得,人类还有种更高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建筑在崇高的理想之上;这种感情,促使他们从容就义,视死如归;这种感情,促使他们为了理想,虽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敌人对张育民和两个孩子也进行了审讯。张育民一味推托说自己是搞家务的,一无所知。特务一无所获,叛徒张莲舫也不知底细,关了一段时间后,将他们母子释放了。

1948年12月17日,张育民去探监时,敌人不让见面,只从监狱里送出一件皮大衣。张育民回家后,发现皮大衣的领子里缝着几页揉皱了的纸,纸上用铅笔歪歪斜斜写了几首诗:

其一

不期被难又同室,倾吐衷肠两相知。

闻君伉俪已就义,常留肝胆照青史。

其二

铁镣锒铛恨倍增,狱卒狰狞肆凶残。

伤心最是囚婴泣,凄凄切切震心弦。

其三

马依者狄克,奥斯威辛,

消灭不了欧洲人民反抗的心!

柏林和罗马两位暴君,

终于在人民面前粉骨而碎身。

中国的残暴者及其一群,

虽然凶暴了二十年,

你们的末日即将来临,

纵然是帝国主义者全力支助,

也挽救不了你们的失败命运。

在纸的反面,卢志英还用铅笔写了八个大字:“胜利在望,死而无怨”。这些诗篇,充分体现了卢志英对敌人的无比憎恨,对革命充满着必胜的信念,他以革命者宽广的胸怀,迎接即将来临的明天。

1948年12月27日晚,月黑风高。牢门打开,几个狱卒强行将卢志英带走,四周萧然,传来难友们轻轻地叹息声。卢志英一走进审讯室,尚未站定,特务就按照预谋,迎头一棒。灭绝人性的匪徒,立即用浸过药的棉花,塞进他的嘴巴,又用毛巾勒紧了他的脖子,把他装进一口早已备好的木箱子,由汽车运到南京城南雨花台的山坡下,草草掩埋在密林里。卢志英就义时,年仅43岁。

《江苏红色特工档案》目前正在喜马拉雅热播,紫牛新闻也将为您同时逐集刊出足本文稿,感兴趣的朋友别忘了提前先收藏哦!

本期文稿整理:孔小平

总策划:冯秋红 吴芳芳

制作:丁聪

编辑:春茹 耿思奇

图片:史洋洋

点击下图可跳至第十三集:

编辑 : 张艳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