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 “小动作” 竟成“大损伤” 揭秘老年人防不胜防的 “脆性骨折”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随着气温回升,市民纷纷外出踏青赏花,这本是惬意的春日时光,而68 岁的张阿姨怎么也没想到,为了拍张美美的照片,伸手攀折梅枝的瞬间,竟让自己遭遇了一场 “梅花劫”。回家后胸侧持续疼痛,她以为只是岔了气,养了两周仍不见好,家人赶紧将其送往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就诊,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胸腰段椎体骨折!
拍照竟致骨折
疼痛位置“声东击西”
“这片子上骨折的位置明明在正中间,我怎么会觉得是胸侧面疼呢?” 面对张阿姨的困惑,骨科副主任医师杨俊生解释:“这就是脆性骨折的特点,它的疼痛不典型,真正的骨折点和您感觉到的疼痛位置可能相差甚远。”
杨主任介绍,胸腰段是人体胸椎和腰椎交界连接部位,此处受到应力最大,是椎体骨折发生率最多的部位。对患有骨质疏松的老人而言,往往做些看似平常的动作,比如伸手够东西、用力咳嗽,甚至是往椅子上一坐,都可能让脆弱的椎体不堪重负。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这类骨折引发的 “牵涉痛” 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明明伤在腰背部,却感觉是肚子痛、肋骨痛。加上症状不典型,患者往往误以为是其他部位的不适,容易忽视潜在的骨折风险,从而延误就医时机。
补钙≠治骨质疏松
专业评估是关键
针对春季外出踏青的老年骨质疏松群体,杨主任给出四点建议:一是活动前先“预热”:晨起后先做5分钟四肢关节和脊柱的缓慢活动,避免突然发力;二是选择“温柔”运动:打太极、八段锦比爬山更适合骨质疏松人群;三是运动后巧 “舒缓”:结束活动休息前,花 5 至 10 分钟对肢体关节及脊柱的主要肌腱和韧带进行适度拉伸,或者做简单的物理放松,帮助缓解肌肉紧张,降低受伤风险;四是警惕“美丽陷阱”:拍照时尽量不要做大幅度的动作,赏花也要注意脚下,预防摔伤。
“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自己买点钙片吃就行。” 杨主任特别提醒,人体对钙的吸收效率存在个体差异,盲目补钙不仅可能导致高钙血症、刺激胃肠道,有时甚至会加重骨质疏松。科学防治需要专业评估,比如女性绝经后应尽早筛查骨密度,男性有骨折病史的,50 岁后也应定期做检测。一旦发现骨量减少要寻求骨科专业医生的帮助,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包括运动指导、营养补充和必要的药物干预。
通讯员 王海罗 于扬子 卜玉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