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
“现在越来越多证据证明,通过有效的抗病毒组合治疗可以获得临床治愈。”吴超解释,所谓“临床治愈”即表面抗原清除,表面抗体出现,这样患者的肝癌疾病进展风险就会大大降低。“很大一部分患者感染后,在长期感染的病程中,可以通过免疫耐受,到免疫清除,再到免疫控制,最后到乙肝表面抗原清除。”
专家告诉记者,由于感染HBV年龄、感染的时间等不一样的,不同患者感染HBV后结局不同,病毒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决定了患者的预后转归。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推荐,对于血清HBV DNA阳性,ALT持续异常(大于正常值上限),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或HBV DNA阳性,即使ALT正常,年龄超过30岁的患者都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对于不确定期患者,绝大多数就是市民熟知的“小三阳”,指南也指出了“这部分患者疾病进展风险相对较高,因而可能也需要抗病毒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经过抗病毒治疗才能获得临床治愈。每年有1%-2%的人在四五十岁时会实现表面抗原清除,达到自然逆转。“所以我们希望所有乙肝病毒感染的人一方面不要恐惧,也不要担心传染,我们现在有足够的手段去阻断母婴传播。同时,通过有效的治疗大部分人可以获得疾病的控制或稳定,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获得临床治愈。”
记者了解到,其实除了大家熟悉的慢乙肝和肝癌,近年来随着体检的可及性提高,也有不少人查出了肝囊肿等情况,肝囊肿、血管瘤、肝脏不典型增生、肝腺瘤等肝脏良性疾病也走入大家的视线。鼓楼医院副院长、肝胆与肝移植外科主任医师易永祥建议大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进行影像学的鉴别诊断。“虽然肝脏疾病症状不是太典型,但如果出现了腹部不适或者一些体力情况的改变,以及莫名的乳房肿大、胀痛、关节问题等伴癌综合征,都可能与肝脏肿瘤分泌的代谢物有一定关系,要引起重视。”
易永祥
专家表示,通常情况下建议肝脏良性疾病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对于肝脏肿瘤的病人而言,治疗后一般1~3个月应及时进行体检,治疗一年以后可每3~6个月再进行检查。“同时要监测肿瘤指标,AFP波动需警惕,大于400时应进一步深入检查,低于400则要观察其与慢性肝病的关联。”易永祥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