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活动室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指导老师介绍说,纸鸢,又称风筝,它最早由东周时期的墨翟发明,后经鲁班改进为竹制,东汉时期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鸢开始以纸为材料制作,称为“纸鸢”,苏州人称纸鸢又为“鹞子”。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着老师科普。随后,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和老居民一起一笔一画地绘制精美的纸鸢图案。老居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到盘门外的光裕里广场,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调试提线角度,孩子们欢快地在广场上奔跑放飞,当彩绘纸鸢腾空而起,一侧的古桥与斑斓鹞影构成动人画卷。
据社区负责人介绍,瑞光社区已连续5年举办非遗传承活动,形成“老带小、文润心”的特色模式。通过创新模式转化传统文化,让古籍里的技艺跃动为可感可知的生活美学,润泽居民心灵,构筑起精神共富的美好家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胡妍璐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